10月12至14日,境内外百家媒体齐聚三明市尤溪县,应邀参加县政府举办的“百家媒体看尤溪”系列活动。通过三天的特色行程,记者们深入了解尤溪,切实感受尤溪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就。
尤溪开展“招商引资年”“企业服务年”等行动,持续发力引“大项目”、培“大企业”、壮“大产业”,促产业发展稳步转型升级。
围绕“3+2+5”产业发展思路,提升纺织、林产、矿产三大支柱产业,壮大旅游和电商两大主导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生物及生物医药五大新兴产业。
纺织是全县第一大支柱产业。当地纺织业是以革基布产业带动纺纱、织造、染整等加工行业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尤溪纺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逐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完善产业配套、提高服务水平入手,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把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规划相衔接,引导乡镇企业向园区转移集聚。
特别是2011年以来,引进的顺源、隆源、鑫森等一批“龙头”高端纺织企业,并推动尤溪纺织产业向“高、新、特、精、优”这五个方面发展。如,尤溪县正泉布业、华泰布业、鸿日针纺等一批企业从过去低端机织革基布逐步向相对高端的针织革基布发展,产品附加值较高,订单充足,前景较好,也为全县纺织业转型升级,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目前,尤溪已形成从纺纱—织造(机织、针织)—染整(及后整理)—涂层(制革)产业链,加速了经济规模和总量的扩张,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与优化,2013年起,尤溪纺织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大关,成为全县第一大支柱产业。
农业方面,尤溪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已初步形成茶叶、金柑、芦柑、毛竹、绿竹、油茶、优质稻等九大特色农业。为此,尤溪稳推基础产业。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旅游农业,持续推进农产品供给侧改革。
今年来,尤溪把食用菌作为重点农业产业培育。食用菌产业有30年种植历史,基础扎实、企业参与热情高,群众参与面广,增收效益也较为明显,所以,尤溪致力将食用菌打造成“一县一品”区域特色品牌。
尤溪抓住食用菌产业列入省级农民创业园和省级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创建备选项目建设内容的契机,重点发展“一黑一白”,即露天栽培以黑木耳为主、工厂化栽培以银耳为主,带动其他多菌类发展,基本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着力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扶持双兴、绿兴等15个黑木耳标准化栽培基地,引进福建益升菌业等龙头企业,全程推广规范化种植、采收、加工等,并完善专业化分工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比如,在黑木耳标准化栽培基地,配备清洁水源,采用规范化晒场,出耳场所地面铺设防草、防泥砂铺垫物,实现年栽培黑木耳7000万袋。
不断提升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能力。目前已新建金盛园香菇温控设施栽培、臻野公司羊肚菌设施生产基地,扩建祥云生物科技公司二期、天益菌业二期,建设安农公司出口菌棒生产基地等一批工厂化生产项目。此外,还促进延伸食用菌产业链,引进福建昌利、安丰、瑞雪、御韵坊4家食用菌出口、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黑木耳、香菇、银耳、绣球菌等食用菌2.5万吨,产值达4亿元以上,带动了食用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尤溪县还依托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和福建农林大学在洋中镇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培训食用菌实用人才,强化产学研合作,并引进灵芝、茯苓等新品种进行示范栽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为帮助菌农贷款、降低种植风险,尤溪推出了黑木耳“福菌贷”。2017年,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达2.8亿袋,产量12.41万吨,产值8.65亿元,居三明市第一位。
茶产业是尤溪县的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之一,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尤溪县全面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工作,通过推进茶叶种植、加工标准化,完善茶叶质量监管体系,按茶类逐步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手册,对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实行全过程规范化控制,引导茶叶加工企业抓精品生产。
同时,通过培育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加大宣传推介、创新营销等方式,持续打造茶产业优势品牌,提升茶产业市场竞争力。目前,尤溪重点打造推介具有茶叶地理标志商标的公共品牌“尤溪绿茶”“尤溪红”,茶产业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体系,已培育23家有带动作用的茶叶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