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镇惠州村党支部主题教育主要做法
2019-10-24
作者:佚名
来源:联合镇党委

一、简介概况

惠州村位于联合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与福银高速公路大排互通口相距10公里,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738户3017人,党员95名,先后获得县级五星级党支部、县级文明村和市级民主法制示范村等称号。惠州村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31人,2017年底实现全部脱贫。2018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9.5万元,同比增长20%,

二、思路做法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惠州村党支部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把主题教育同推进乡村振兴、为民办实事、壮大集体经济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工作的实绩成果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

(一)分类参学,促覆盖。坚持以学为先,结合支部党员数多且居住分散、年老体弱党员多、外出党员多的特点,惠州村党支部通过激活“细胞”学,把党小组的学习教育作为工作重点,盘活支部“小细胞”。以党小组为单位,支委挂包党小组因地制宜灵活开展主题教育学习,针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党员,通过上门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读原著、播录音、放视频等形式“送学帮学领学”,把理念转化为行动,说给党员听、做给群众看。延伸“触角”学,针对长期在外流动党员,除了进行微信送学、“学习强国”等方式,结合“助税前行,美丽惠州”党建共建,即与市税务局机关党支部、县税务局梅仙分局党支部、联合镇机关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引导在外流动党员到共建党支部报到学习,共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好“阵地”学,结合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乡村振兴服务站、老人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通过开展“砥砺奋进70年、不忘初心再出发”为主题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观看国庆阅兵仪式、文艺汇演等方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通俗易懂地“讲”、欢快健康地“乐”、节俭热烈地“庆”等形式,激发党员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党性意识。

二、五事践改,“亮、晒、评”。坚持问需于民、倾听民意,通过“巡访问事、村民说事、集中议事、为民办事、民主评事”的“五事”机制,开展“亮、晒、评”活动,推动主题教育深入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找准问题落实整改。一是问题清单目标化。党支部通过上门入户“巡访问事”、填写征求意见表“村民说事”、召开民情恳谈会、征求意见座谈会“集中议事”等方式,及时掌握群众诉求,确定了4个群众反映强烈涉及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支部的计划和党员的清单通过公开栏主动亮出来,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二是整改清单责任化。针对向群众公开的问题清单、支部计划,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进行“为民办事”,梳理整改落实情况,形成成效清单,晒在村务公开栏上,接受群众和其他党员对整改情况的实时监督,一时解决不了的盯住改、限期改,逐项对账销号。三是实效清单党群评。召开由镇住村工作组、村民代表、部分党员、群众参加的评议会,开展“民主评事”,对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开展实绩评定,按照“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民主测评,并提出意见建议和存在问题,让村干部和党员明确问题和差距,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

(三)求实求效,真发展。坚持真解难、解真难,打开“绿色通道”,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变化。一是摸清家底,夯基础。掌握现有自身资源,邀请专家和相关部门参与,结合自身产业需求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通过科学规划编制,为乡村振兴夯基础。目前经过清产核资,全村土地面积25225亩,其中:森林面积15300亩,毛竹面积1914亩,农田面积1853亩,茶园面积1640亩,果园面积963亩,油茶林1160亩,并已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前期工作。二是为民办事,补短板。河滨公园已完成三期建设;集老人活动中心、村级卫生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于一身的幸福院已正式落成投入使用;联合中心幼儿园惠州分园项目已获县发改局立项批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惠州村以为民办实事工程为突破点,着力补齐乡村发展短板。三是壮集体经济,促增收。主动作为,向政策、改革、产业要村财,拓宽增收渠道,建设30千伏光伏发电项目,将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投入汶潭水利枢纽工程,并流转桉树林652亩作为久泰现代农业景区观光林。截至2019年9月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3.92万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