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概况
连云村位于联合镇西北部,与南平塔前镇毗邻,是市级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共有土地总面积12646亩,其中耕地面积1871亩,共有4个自然村,378户共人口1556人,党员57名。连云村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原有贫困户9户19人,已全部实现脱贫。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11万元。2019年初因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村集体经济薄弱、无钱为群众办事的问题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二、思路做法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连云村党支部紧密结合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用活红色资源,坚持学做结合,查改贯通,抓紧抓实学习教育、检视整改,凝聚推动乡村振兴动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一)用好红色阵地,凝聚党群共识。深入挖掘连云村的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的鲜活教材和生动课堂,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传播教育功能。一是建好学习阵地。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做好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连云革命烈士陵园修缮保护工作,深挖村内白云亭、脑洋等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发挥党史文化阵地宣教作用,进一步筑牢学习阵地。二是讲好红色故事。围绕“风展红旗如画”宣讲主题,结合连云村贫农团抗丁、抗租、抗税的革命斗争历史,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掀起红色文化学习热潮,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从红色传统中汲取正能量,回归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三是用好红色资源。积极开展党日共建活动,与省政协教科文体委办党支部、省农业厅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党支部、县民政等县内外党组织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红色资源成为主题教育的经典课堂,进一步强化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革命先辈对党忠诚、坚守初心的政治品格,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
(二)用好“五事”机制,夯实整改成效。在规范支部“三会一课”、镇干部“住村工作法”、村干部坐班等制度的基础上,以党支部带头,镇村干部通过“巡访问事、村民说事、集中议事、为民办事、民主评事”的“五事”机制,倾听群众心声,确保问题找准改实。一是亮出问题清单,明确目标抓整改。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确定了3个群众反映强烈涉及村集体资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列出整改问题清单。通过问题研究,对近期能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逐一梳理。二是晒出整改过程,公开践诺促整改。对检视出来的问题进行真改实改,逐一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通过专栏公示及时向党员、群众公开整改落实有关情况,形成实绩清单,切实把整改过程“亮”出来,确保可监督、可问责,做到不整改、不销号。三是列出成效清单,党群参与评整改。年终列明整改成效清单,向社会公开,同时召开由镇住村工作组、村民代表、部分党员、群众参加的评议会,通过听取整改成效汇报,对基层党支部和党员整改情况进行评定,按照“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民主测评,并提出意见建议和存在问题,让村干部和党员明确问题和差距,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
(三)立足世遗资源,提升服务本领。立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尤溪联合梯田”核心区发展优势,紧抓梯田联村党总支办公地点落地三云小学的有利契机,结合主题教育,融入跨村联建“大党建”格局,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一是增强服务水平。进一步充实住村工作组力量,结合连云村旅游开发工作,镇党委安排文旅办主任担任连云村住村工作组组长,加强梯田旅游开发指导;针对连云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问题,安排两名年轻公务员充实到住村工作组,提升整个连云村班子的为民服务能力。二是解决民生诉求。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饮用水水质不稳定、下雨天泥沙含量大的问题,村党支部在镇党委协调下,规划投入300万元,实施集镇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动工建设,计划于12月底前完工。该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满足高山片区群众用水需求、提升村民饮水质量。三是壮大产业经济。通过向上争取资金、项目,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投资27万元建设旅游公厕、停车场道路等旅游配套设施;投资30万元建设旅游收费停车场;投资50万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露天停车场和休闲广场配套设施,逐步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围绕遗产保护、乡村振兴等工作,依托福建良智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现代农业,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截至2019年9月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1.8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