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说法︱电信诈骗面目大揭秘
2019-11-28
作者:佚名
来源:三明网

电信诈骗大揭秘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以达到非法占有的行为,利用网络、电话、短信等通信手段实施的新型诈骗犯罪活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通讯得以普遍使用,不法分子却把“心思”放在了互联网、通讯上,利用其实施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不断更新。从司法实践中发现,冒充公检法诈骗、虚构色情服务诈骗、中奖诈骗等方式较为典型。其中,网络贷款诈骗、投资理财诈骗、六合彩特码诈骗、冒充亲朋好友诈骗又尤为常见。

下面检察官就通过真实案例为大家揭开电信诈骗的真实面容!

骗术一:网络贷款诈骗

检察官防骗指南

电信诈骗手段: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提供贷款,无需利息。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工本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检察官提醒:贷款没有捷径,办理贷款应选择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不轻信电话及网络贷款信息,不要在网上留下个人信息;银行、正规的贷款公司不会要求借款人在申请贷款前支付“保证金”等各种费用!

骗术二:投资理财诈骗

检察官防骗指南

电信诈骗手段:犯罪分子通过有组织地拉拢股民进入直播间,通过“授课讲师”对股民进行欺诈,诱导股民在投资平台上投资以获取不法收入。

检察官提醒: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许诺只要交钱入会,就能有“回报”的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收入虚高,不能提现的投资平台不要相信;不轻易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络链接!

骗术三:六合彩特码诈骗

检察官防骗指南

电信诈骗手段:犯罪分子通过群发短信等方式,谎称其可提供“六合彩特码”并要求被害人提供交易费,部分被害人中奖后信以为真,就进入犯罪分子的“无底洞”,不断诈骗被害人资金。

检察官提醒:取财没有“捷径”,脚踏实地才是真;陌生人的电话切记不要轻易相信,做到不看、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骗术四:“猜猜我是谁”类诈骗

检察官防骗指南

电信诈骗手段:犯罪分子一般采取冒充亲朋好友、领导等熟人,以急需用钱、手机充值、被公安机关抓获需要保证金等理由,向被害人借钱或者要求被害人转账,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检察官提醒:接到陌生电话、信息一定不要麻痹大意,切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任何人要求转账前一定要反复核实对方身份和账号!

当然,在生活中电信诈骗远不止刚才所讲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物品新工具新理念的产生,电信诈骗手段可谓是层出不穷,下面,检察官就简单告诉你们几个最新的电信诈骗手段吧。

1、提供考题诈骗

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将购买考题或答案的钱款转入制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2、代购诈骗

犯罪分子在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追加关税”等为由,一旦获取购货款则无法联系。

3、爱心传递诈骗

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的帖子以“爱心传递”的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不少善良网友转发,实则贴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大部分是诈骗电话。

4、二维码诈骗

诈骗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议,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

可以说,

我们走过最深的路,

就是骗子的“套路”了,

骗子的花招还有很多,

小编就不一一列举了,

大家一定要提起100个心,

避免走进骗子的“套路”!

最后检察官在这里可要提醒大家:

对于电信诈骗,检察官想说的是,无论骗子怎样花言巧语,手段新奇,都不过是要在你的银行卡、密码、账号等涉及钱财的信息上做文章,大家一定要谨记凡是在电话、短信、网络等通信上提及这些信息,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千万不要轻信他人,而成为骗子的“盘中餐”还不得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