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发展,在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八字桥乡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潜力产业和富民产业进行整体谋划,通过水稻栽培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的对接与集成,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让“米袋子+菜篮子”鼓起农民“钱袋子”。
八字桥乡下畲村下洋下彭溪自然角落,有一处较为平坦的山地,具有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良好基础条件。今年3月,在乡农技干部的引导支持下,种植户余锦灿通过土地流转,投入40多万元,将此处近80亩的荒田重新开垦,发展“水稻+鱼+田螺”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八字桥乡畜牧水产站站长严家辉介绍,目前已经放了2200斤螺种、5000尾左右的鲤鱼和鲫鱼,后期会继续放一些鱼苗,把整个田块都利用起来。
“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使水稻、鱼、田螺等和谐共生,既能够稳定粮食生产,又能够增加稻田综合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稻田撂荒闲置的“非农化”等问题,大大调动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几个月下来,该处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据种植户余锦灿介绍,稻渔综合种养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农药化肥的使用会对鱼和田螺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农田的底肥和追肥都只能施用羊粪等有机肥,这不但减轻了对水体、土壤的污染,也促进有机稻、有机鱼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