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鹤村黄氏宗祠——改进出版社旧址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统区政治局势逐步恶化。国民党采取高压手段,限制和取缔各种抗日活动,摧残进步文化。到1942年底止,《战时民众》、《战时木刻画报》、《剧教》、《福建剧坛》、《剧讯》、《现代青年》、《青现文艺》等许多刊物先后被迫停刊。改进出版社也只剩下《改进》和《现代儿童》一老一少支撑局面。一度欣欣向荣的抗战文化活动受到严重打击,但这并不意味着永安抗战文化活动就此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联合周报》封面
▲《十日谈》旬刊面
▲羊枣(杨潮)
▲王亚南
羊枣到永安后,就不知疲倦地工作,分别给《改进》、《新福建》、《联合周报》、《民主报》、《民意》及《东南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撰写政治军事评论文章;创办了《国际时事研究》周刊。同时还应聘定期给永安各界讲演国内外政治军事局势。羊枣的文章和言论,当时在国民党中上层人物中也有很大影响。其政治军事论文,在国内可说是一流的水平,不少文章被人们广为传诵,有的被美新处发往国外。王亚南就任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后,对研究所的组织、人事结构,进行了改组,使研究所面貌大为改观,学术研究气氛迅速活跃起来,成为当时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阵地。王亚南在永安虽仅一年时间,但对进步文化的发展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创办了《社会科学》季刊,在永安完成了代表作《中国经济原论》(后改名《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在《福建省银行季刊》上发表了《福建经济总论》,并领导和组织了由章振乾教授率领的调查组,对福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和经济状况进行为时3个月的调查。章振乾在省研究院《研究汇报》上先后发表多篇调查研究成果,引起各方面强烈反响。
1945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第八个年头。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全面崩溃,当人们盼望已久的胜利即将来临之际,国民党顽固派却制造了一起震惊中外的“羊枣事件”。福建特务机关按照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密令,以“周璧被捕”为导火线,由特务少将俞嘉庸带领,先后在福建全省各地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文化人士,疯狂镇压民主革命力量,使全省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7月11日,羊枣被捕入狱。此后,王石林、李达仁、李力行、贵婉兰、叶康参、董秋芳、赵伯衡、陈耀民、曾列明、易湘文、余敦、李达中、刘作舟、姚勇来、沈嫄璋等人在永安被捕;毕平非、杨学修在连城被捕;钟尚文(骆何民) 在福安被捕;陈学铨、潘超在龙岩被捕;霍劲波、林子力、陈伟顺、尤淑德在闽南被捕;陈文全在顺昌被捕。省府秘书长程星龄亦被蒋介石召往重庆监视,随后被软禁,江子豪亦被扣留审查。在“羊枣事件”中,先后被捕、被禁、被扣达31人,羊枣于1946年1月11日被虐死在杭州监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防止悲剧重演;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我们回溯那段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由隐蔽战斗在国统区的一批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广大进步文化人士、爱国青年,携手并肩、顽强不屈,用鲜血凝结的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难忘岁月,牢记曾经家国破碎、血染山河的悲壮和痛楚,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抗战精神的伟大胜利。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过去的苦难与辉煌,就要大力弘扬历久弥新的抗战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协力,唱响永安“四张名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来源:中共永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