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宣传】暂停网贷进校园:堵住偏门,开好正门
2021-03-29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诱发高消费、背负高利贷、牵累身边人……前些年出现的校园贷乱象,让一些大学生深陷其中。为防控风险,2017年5月,中国银监会等三部门印发通知,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网贷业务,同时提出加强引导,鼓励合规机构积极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合法合规的信贷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和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的违规校园贷产品再次现身。它们夹杂在正规的消费贷款业务中,打着“创新”的名头,通过虚假宣传诱导,给一些大学生带来“借钱容易”“还钱不难”的错觉,由此产生的过度借贷消费,让他们陷入高额负债的泥淖。

为此,银保监会办公厅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同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慎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

具体而言,该如何在堵住违规校园贷的前提下,满足大学生在消费、创业、培训等方面合理的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通知中,监管的细节做在了前面。

近年来,随着传播手段的丰富与升级,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营销俯拾皆是,一些小贷公司的营销活动甚至走进了校园。为此,通知明确,小贷公司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通过对营销的限制,最大程度在前端净化校园金融市场环境,避免一些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受到诱导。

一边是针对违规校园贷营销的严管,另一边则是直指合规校园贷申请资格的严审。通知明确,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通过对大学生各类信息与第二还款来源进行确认,不仅抬高了申请消费贷款的门槛,也确保了大学生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作为即将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一员,大学生的合理信贷和金融服务需求同样重要。下好先手棋,严管营销、严审资格等手段都是为了有力保护与引导。只有规范化的校园金融市场,才能为大学生群体健康、长远发展提供积极助力。

堵住“偏门”,开好“正门”,相信随着互联网消费贷款市场的持续健全,以及对年轻人消费理念的合理引导,校园贷会逐渐回归良性发展,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合理需求。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