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8月4日消息(记者危瑶 张文杰 卢思成 姜博西)南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乔莎莎聚焦推进战区指挥能力建设、面向联合作战新领域锐意探索创新,先后带领团队参加重大演训活动20多次,取得联合作战重大攻关成果30多项,为联合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了精准有力的数据支撑。
乔莎莎 (栾铖 摄)
盛夏时节,岭南某地,一场实战背景下的红蓝对抗演练激战正酣。红方集中海空兵力对蓝方目标展开多波次火力打击。突然,蓝方几十架各型战机从多方向朝红方机动,战场态势顿时变得扑朔迷离。红方指挥所里,南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乔莎莎经过仿真推演,快速完成新目标价值分析,辅助指挥员准确研判蓝方意图,及时调整火力打击方案。
乔莎莎:我们主要是对各型战机的战技术性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特别是对它的作战能力,包括飞行高度、载弹量等数据展开研究。同时,认真地梳理这些飞机的历史活动规律,从而找出它这次的行动目的是什么。
2016年,战区成立之初,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系面临转型重塑。作为联合作战指挥精算细算的关键,信息的高效流转将主导联合作战指挥各个环节。这一年,乔莎莎毅然放弃相对舒适的工作岗位,报名来到南部战区某部,成为捕捉信息的“猎人”。南部战区某部研究员刘德高介绍说,乔莎莎刚到任时,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所有研究项目几乎都要白手起家。
刘德高:一开始我们没有系统工具,也没有工作规范,甚至当时也没有专业人才,真的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面对挑战,乔莎莎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干劲,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没有系统工具,她就协调相关部门合作研发十几套专业系统软件;没有工作流程,她就开创性地提出作战保障一整套规范体系;没有研究平台,她就联系军地院校共建专业实验室……在乔莎莎的办公电脑里,大量的笔记和各种翔实数据,见证了她和同事从零起步、在作战仿真数据研究领域开拓前行的点点滴滴。
乔莎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结梳理了工作流程、方法、规范,以及一系列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联合作战全流程,得到了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普遍认可。
乔莎莎在训练间隙与基层官兵探讨交流 (栾铖 摄)
在乔莎莎看来,一个个看似冰冷的数据,关系着战争的成败和无数官兵鲜活的生命,掺不得半点水分。战区成立以来,乔莎莎多次带领团队,到备战打仗第一线去实地勘测,与各作战链条人员捆绑作业,收集第一手作战数据。
乔莎莎: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官兵们把我们的研究成果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我们的这份工作承载着战友们的生命之托,不允许有半点闪失。
前不久,上级赋予乔莎莎一个全新课题,在规定期限内对蓝军某阵地封锁状态下的持续能力进行专题研究。乔莎莎带领团队一头扎进海量数据库,翻阅几百万字的资料,通过数学建模和大数据分析,提前拿出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南部战区某部参谋罗宇:别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交给乔莎莎,她总是会给你十倍的惊喜。蓝军某阵地上武器装备消耗多少弹药油料,实际储备有多少,正常补给有多少,最长能坚持几天,她全部通过计算,精确到了个位数。
乔莎莎带领团队深入调研现役装备 (栾铖 摄)
5年来,乔莎莎和她的团队活跃在南部战区重大演训任务第一线,通过极其复杂的数据计算和仿真推演,研究战争、“解剖”对手,为我方指挥员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精准有力的数据支撑。
南部战区某部研究室主任熊秋犇:她要求提供的数据,都是真实的作战数据,推演计算时必须穷尽战场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研究成果必须是经过深层次分析的、可用于实战应用的成果,而不是浅表化的数据整编。这样做的目的就一个:支撑主战、保障打赢。
乔莎莎近照 (栾铖 摄)
从纷繁的数据信息中摸清对手的能力底数,在反复的仿真推演中探寻最佳制胜策略。乔莎莎和她的团队先后进行了50多次作战行动的仿真推演,取得的30多项重大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军多个领域空白。下一步,乔莎莎又将研究的重点投向如何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作战效能。
乔莎莎:联合作战体现的是跨专业、大协同,所以特别需要一支支撑打赢的专业技术团队,所以我希望尽我所能,带出更多保障打赢的数据分析人才,来支撑我们的练兵备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