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教育机会分配公平的研究多集中在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区域间、民族间、阶层间的分配表现、成因及对策,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机会的分配差异及其均衡等。而对教育机会分配公平性的整体认识,国内鲜有站在教育机会被分配对象的学生角度来看待其分配的公平性(满意度)及其差异的整体研究。
本研究选择了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作为东部地区的代表省份,安徽、江西、河南为中部地区(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划分而非完全地理意义上的划分)的代表省份,陕西、四川、贵州为西部地区的代表省份。在这9省中对除小学及学前外其他所有学段中,根据随机与方便原则在138所学校中完成有效取样10230份。以发现学生对目前政府致力于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改革的满意度,并比较具有不同人口学变量特质的学生在满意度上的差异。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公平(新华社记者 李双溪 摄)
调查发现
1.总体上,近七成的同学对目前政府致力于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方面的改革持肯定态度,是较为满意的。
在关于“您对目前政府致力于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方面的改革的态度是什么”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态度 |
频数 |
百分比 |
排序 |
|
您对目前政府致力于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方面的改革的态度是 |
非常满意 |
2361 |
23.1 |
2 |
满意 |
4772 |
46.7 |
1 |
|
无所谓 |
1617 |
15.8 |
3 |
|
不满意 |
1092 |
10.7 |
4 |
|
非常不满意 |
376 |
3.7 |
5 |
表1 您对目前政府致力于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方面的改革的态度是什么的调查结果统计表
注:缺失值为12人,占0.1%。
由表1可知,在关于“您对目前政府致力于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方面的改革的态度是什么”的认识上,排名第一位的是“满意”,选择此项的有4772人,占46.7%;排名第二位的是“非常满意”,选择此项的有2361人,占23.1%;排名第三位的是“无所谓”,选择此项的有1617人,占15.8%;排名第四位的是“不满意”,选择此项的有1092人,占10.7%;排名第五位的是“非常不满意”,选择此项的有376人,占3.7%。
即同学们对目前政府致力于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方面的改革持肯定态度的,总体满意程度达近70%,合计的持满意及非常满意立场的共计69.8%,而持非常不满意态度的仅有不到4%。
2.学生对教育机会分配公平的满意度的差异。
在持“非常满意”、“满意”、“无所谓”、“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态度上,学生的人口学变量在地区、省份、性别、家庭子女排序、年龄、学段、家庭住所、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收入水平、学校所在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满意度中不同人口学变量下的具体差异(具体认同比例数值省略,可参见原文)为:
(1)东部三省、男生、独生子女、家住在县城及城市、父亲职业社会经济地位越高、母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持“非常满意”的态度。
(2)西部三省、女生、老大、家庭住址越是在乡镇及农村、母亲受教育水平越低、家庭年收入水平越低、学校越是位于小城镇及山区的学生越倾向于持“满意”的态度。
(3)中部三省、男生、独生子女、年龄越小、家庭年收入水平越高、学校越是位于县城及大城市的学生越倾向于持“无所谓”的态度。
(4)中部三省、女生、老大、年龄越大、学段越高、家庭住址越是在乡镇及农村、父亲职业社会经济地位越低、家庭年收入水平越低的学生越倾向于持“不满意”的态度。
(5)东部三省、男生、独生子女、家庭年收入水平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持“非常不满意”的态度。
3.对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改革持不满意态度的学生多为中东部、大专生及以上、家住乡镇及农村、父亲职业为农民及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业主及工人(农民工)、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及高中与初中、家庭年收入为1万元及以下与5-8万元之间的学生。
对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改革持不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态度的学生中,中部三省达到15.8%、东部三省14.8%明显高于西部三省的12.5%,其中尤其以河南省高达18.1%、安徽省16.2%、浙江省15.5%、江苏省14.4%是最高的。不满意度中研究生18.1%、本科生15.8%、大专生15.6%都明显高于中职中专生13.6%、高中生13.0%、初中生11.0%。不满意度在家庭住所上农村16.0%、乡镇15.1%要明显高于县城12.5%、城市12.2%的。不满意度在父亲职业上农民16.9%、个体工商户15.0%、私营业主14.4%、工人(农民工)13.9%、小企业主12.9%要高于体制内普通职员11.3%、体制内正科级11.2%、教师10.9%、体制内副科级10.8%、体制内副处级及以上9.5%。不满意度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小学14.9%、高中(中职中专)14.8%、研究生14.5%、初中14.4%要高于大专(高职高专)13.7%、文盲13.0%、本科12.0%。不满意度在家庭年收入上1万元以下15.7%、5-8万元之间14.6%、1-3万元之间14.1%要高于8万元以及上13.9%、3-5万元之间13.5%。
4.就总体的满意度与不满意度而言,四川、陕西、广东是满意度最高的三个省份,河南、安徽、浙江是不满意度最高的三个省份。
各省总体的满意度与不满意度及其排名情况如表2所示。
省份 |
教育机会分配公平的满意度及其排名(学生怎么看) |
|||||||
非常满意 |
满意 |
满意度 |
排名 |
不满意 |
非常不满意 |
不满意度 |
排名 |
|
九省平均 |
23.10% |
46.70% |
69.80% |
|
10.70% |
3.70% |
14.40% |
|
广东 |
28.10% |
44.50% |
72.60% |
3 |
10.50% |
4.00% |
14.50% |
4 |
江苏 |
21.90% |
47.20% |
69.10% |
5 |
9.40% |
5.00% |
14.40% |
5 |
浙江 |
25.20% |
40.90% |
66.10% |
8 |
11.60% |
3.90% |
15.50% |
3 |
安徽 |
22.30% |
43.30% |
65.60% |
9 |
10.80% |
5.40% |
16.20% |
2 |
江西 |
20.20% |
47.60% |
67.80% |
6 |
10.10% |
3.10% |
13.20% |
7 |
河南 |
25.00% |
42.70% |
67.70% |
7 |
13.80% |
4.30% |
18.10% |
1 |
陕西 |
21.00% |
52.80% |
73.80% |
2 |
9.93% |
2.04% |
11.97% |
8 |
四川 |
25.20% |
50.00% |
75.20% |
1 |
9.43% |
2.47% |
11.90% |
9 |
贵州 |
19.50% |
50.80% |
70.30% |
4 |
10.70% |
3.00% |
13.70% |
6 |
表2 各省学生对教育机会分配公平满意度比例及其排名情况
由表2可见,一般而言,总体满意度高的省份,其不满意度都比较低,如四川、陕西是总体满意度排第一、第二的省份,其不满意度也是相应的最低的两个省份,四川不满意度最低、陕西不满意度倒数第二。而河南、浙江、安徽依次是满意度最低的三个省份,其不满意度是河南最高、安徽第二、浙江第三。
政策建议
1.政府及社会各力量应继续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提高学生对教育机会分配公平性的满意度。
由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目前政府在教育机会分配公平性方面的改革持非常满意的比例仅为23.1%,整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的比例为69.8%,总体满意度不是很高,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政府与社会各方应继续加大各项切实让学生感觉到并最终受惠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满意度。
据作者的调查显示,学生希望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如71.4%的学生希望“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和困难群体子女上学的支持力度”,58.6%的学生希望“加快高考制度改革,全国统一一张试卷考试,各地录取分数线不应差别太大”,45.0%的学生希望“提高毕业生的待遇及就业率”,41.6%的学生希望“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减小升学及就业方面的歧视对待”,38.1%的学生希望“取消重点校、重点班”,37.6%的学生希望“教育资源投入要均衡分配”,以及其他政策。
2.努力缩小地区间、城乡间的教育发展差距,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乡镇与农村学生的教育满意度。
由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育机会分配公平性的满意度基本上与其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城市地区)呈正比例关系,城市与县城的学生的教育机会分配公平性满意度较高,而越是中部及乡镇与农村的学生则越倾向于不满意。因此,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满意度,根本还是在于发展中西部地区及乡镇与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发展机会给予更多的关照,具体需要在政策及资源投入上额外增加投入,向他们倾斜,补足短板,弥补教育机会分配及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状态。而在中西部地区中尤其以中部地区学生满意度不高,因此在发展中的资源投入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上应更加关注中部学生,特别增加补偿投入以填补“中部塌陷”。
3.精准发力,加大对社会地位低下及家庭收入低等体制外职业的家庭、多子女家庭学生、中部学生、女生的资助,并提升他们的教育机会获得份额,降低他们的不满意度。
据本研究的调查显示,父亲职业社会经济地位越低、家庭年收入水平越低的学生及女生越倾向于持不满意的态度。因此,在学生资助及更公平的改革措施应精准定位,重点对象应更加针对多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及家庭年收入水平偏低的体制外职业(职位)的家庭、中东部尤其是样本中的河南、安徽、浙江、江苏的学生(河南、安徽更多的可能是因为高等教育录取机会相对较低,资源配置呈“中部塌陷”现象,而浙江、江苏更多的可能是优质教育机会供给不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机会的需求在体制内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满意度低),此外还应特别重视对女生的资助与关怀,提高如上特征学生对教育机会分配改革的满意度,降低其不满意度。(作者:沈有禄,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科特色方向学科带头人,教育经济学博士后;纪春梅,西藏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教育经济学博士。)
参考文献: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61.
[2] [美] 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