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婕:“俗话说:宁隔千山,勿隔一水。山隔十里可走,水隔一步难行。在梅仙镇半山村,自古以来村民的交通出行都只能靠摆渡来通行,开车的也得绕行十多公里的山路。但如今这样的现状即将发生改变,这座在建的半山大桥,即将在明年十月成为村民的便捷通道,方便大家的出行和生活。”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在建的半山大桥主桥桥面已经架通,不远处的河面上,渡船仍在坚守最后的岗位。
艄公 林上国:“我摆渡12年了,感觉很好。虽然渡船要淘汰了,但桥通行后群众要方便多了,更好!我还是有一点舍不得,干了这么多年,也很开心。桥建好后,对大家都有利,这个落后的东西就不行了。”
村民:“我觉得更方便,以后回家就不要再绕梅仙过了,桥建起来,从这边直接走过来就可以了,很开心。”
据了解,半山大桥项目作为“跨村联建”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位于汶潭电站下游,与尤溪河西侧半山村道连接。半山大桥全长218米,桥宽9.5米,属35米T梁结构,目前正在进行水下桩基施工。
半山大桥项目工程师 欧阳燕:“半山大桥总造价约1100万元,现完成了300多万元,占总造价的33%。整个工期18个月,目前完成了水下桩12根,预计下个月水下部分能全部完成。”
记者 付婕:“除了高标准的建设,这也是全市最后一个渡改桥项目。我身边的这位林上济大哥,今年64岁了,三十几年前,他也是一名艄公,但从今年九月份起,他也成为半山大桥工程队的一员,一起见证着这座大桥的成长。”
半山村村民 林上济:“以前我们半山的路不好,现在路改得很好。原来我们种田时候,在汶潭种,牛放在船拉过来拉过去,现在这个桥架过去,我们觉得很方便,很好。”
架桥、通车带来新气象,半山大桥建成后将缩短“一河两岸”各村的空间距离,对促进联建区域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 付婕:“桥通百业兴。我们相信:这218米不仅缩短着半山与外界的距离,更拓宽着半山旅游,半山农业的发展空间,助力半山的全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