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降低,不少取暖产品开始热销,其中“小太阳”、电烤炉等电取暖设备成了不少人的选择,但人们在使用这些电热设备时存在着不少误区,留下安全隐患,来看记者随消防人员在某居民小区的走访调查。
走访调查时发现,市民们使用小太阳取暖的情况比较常见。
县公安消防大队 参谋 童盼琦:“因为冬天到了,大家都会用这个取暖器来取暖,然后电源长期插在插座上面,靠近沙发这种地方,沙发这种都是属于可燃物。假如人忘记关电源了,插头忘记拔了,它这个长期烧烤,很容易导致沙发烧起来,这个沙发着起来,然后着到边上的可燃物。”
消防人员还对住户正在用烘干机烘烤衣物做了安全提醒。
童盼琦:“小件的衣服没挂牢的话,会掉到底下来。底下风机这边会堵住,堵住这边的话,风机底下的垫板会发红。平时是看不出来,但东西堵住以后,它这边会发红,跟烤东西一样,因这种衣服燃点很低,温度一高马上烧起来,这边长一点的衣服在下面的,也会慢慢烧起来,整个烘干机烧起来会蔓延到旁边的窗帘、灯笼这些可燃物之类的。然后这些水壶都会慢慢的烧起来,因为电线这些都是可燃物,火势慢慢会蔓延开。”
市民:“这些我原来不懂。”
而在另一户居民家中,消防人员发现房间里的电热毯一直在使用状态。
童盼琦:“它这边有保温的档,保温的时候,有的人会忘记掉。忘记的话,它会一直处于热的状态,这上面都是棉被,都是可燃物,这些被套很容易把温度引发着火,就和刚刚的电机引发着火是一样的。所以说人走的时候,必须把这个保温关掉,把电源拔下来,才会比较安全。”
市民:“这几天天气比较冷才用。”
童盼琦:“降温降得比较厉害。”
市民:“正常我就没怎么用,今天可能也是忘记拔掉,我以后会注意。”
看来,我们在使用取暖设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可燃物保持距离,使用完或人离开时要记住关闭电源。
除了家用小太阳取暖器、烘干机,还有一种可随身携带的移动取暖设备电热水袋也备受人们青睐。那么市民对电热水袋使用情况如何,记者也进行了走访调查。
记者:“你平时有用电热水袋吗?”
市民:“我比较少用。”
记者:“那你身边的人有在用吗?”
市民:“有吧,我们这边客户也有很多人买。”
记者:“那你认为这些取暖设备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市民:“主要是会怕漏水或者插电头不够安全。”
市民:“基本上没用,现在因为有安全隐患嘛,就容易爆炸。”
市民:“电热水袋啊,没有。三无厂家生产的电热水袋肯定是有危险的了,另外一个就是平时人如果没有照看着的话,充得过热的存在着爆炸的危险。”
市民:“没有,觉得很不安全,因为它里面是加热嘛,我怕水会爆炸,小孩子用的话就很不安全。”
市民:“就是冲完电要拔掉,不能一边充电一边暖手,总体来说应该还是安全吧。”
记者:“你认为安全吗?”
市民:“还行吧,如果有国家认证的还算安全。”
调查发现,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安全问题,那么使用电热水袋是否安全呢?
据了解,电热水袋分两种:一种是电热丝式热水袋,另一种是电极式热水袋。为加强导热,电极式热水袋里装的都是水加化学盐类混合而成的电极液,它的安全性如何呢,来看一个实验。
(实验视频来自网络)加热十分钟之后,通过加快视频速度可以看到,电极式热水袋的鼓包越来越明显,但电热丝式热水袋依然没有变化,由于电极式热水袋没有温度恒定控制功能,所以加热还会继续,二十分钟后,电极式热水袋被加热产生的气体撑开,鼓得像个圆圆的球体,加热到三十七分钟左右,液体受热产生的气体超出热水袋承压范围,电极式热水袋涨裂发生了爆炸,蓄积已久的气体从热水袋中喷出,热水袋里的液体随之流了出来。由于电热丝式热水袋内部设有温度恒定控制装置,在长达三十七分钟的加热试验过程中没有出现鼓包甚至爆炸的现象。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挑选电热水袋呢?据了解,市民在挑选时,可以用手触摸热水袋,如果里面有弧形线圈装置的则是电热丝(管)式;如果是两截硬邦邦圆柱体的则是电极式,则要小心选购。购买时,要尽量选择大型的商场、超市,挑选有厂家、生产许可证、“3C”认证标志等内容的正规产品。使用时,切勿边充边用,充电时要保持适当距离,同时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以免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