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小年”习俗:祭灶
2018-02-09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XHDW)(1)蒙古族“小年”习俗:祭灶

2月8日,牧民其格其勒图把羊胸叉肉端进厨房。每年的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的蒙古族群众都会进行传统的祭灶(也称“祭火”)仪式。对于蒙古族来说,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2月8日一大早,鄂托克前旗的牧民其格其勒图一家人,便开始准备祭灶食材、器具。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XHDW)(2)蒙古族“小年”习俗:祭灶

2月8日,父亲乌图那顺(右)与其格其勒图的哥哥赛音吉日嘎拉在分割羊胸叉。每年的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的蒙古族群众都会进行传统的祭灶(也称“祭火”)仪式。对于蒙古族来说,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2月8日一大早,鄂托克前旗的牧民其格其勒图一家人,便开始准备祭灶食材、器具。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XHDW)(3)蒙古族“小年”习俗:祭灶

2月8日,父亲乌图那顺(右三)用松枝烟熏羊胸叉,对祭品进行净化洗礼。每年的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的蒙古族群众都会进行传统的祭灶(也称“祭火”)仪式。对于蒙古族来说,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2月8日一大早,鄂托克前旗的牧民其格其勒图一家人,便开始准备祭灶食材、器具。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XHDW)(4)蒙古族“小年”习俗:祭灶

2月8日,其格其勒图和妻子在羊圈里剪羊毛,羊毛绳索在祭祀时用于捆绑羊胸叉骨。每年的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的蒙古族群众都会进行传统的祭灶(也称“祭火”)仪式。对于蒙古族来说,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2月8日一大早,鄂托克前旗的牧民其格其勒图一家人,便开始准备祭灶食材、器具。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XHDW)(5)蒙古族“小年”习俗:祭灶

2月8日,其格其勒图的母亲乌珍巴拉将羊毛编织成绳索。羊毛绳索在祭祀时用于捆绑羊胸叉骨。每年的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的蒙古族群众都会进行传统的祭灶(也称“祭火”)仪式。对于蒙古族来说,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2月8日一大早,鄂托克前旗的牧民其格其勒图一家人,便开始准备祭灶食材、器具。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XHDW)(7)蒙古族“小年”习俗:祭灶

2月8日,羊胸叉煮熟之前,其格其勒图的父亲乌图那顺在苏力德台上燃烧松枝,这是祭灶的环节之一。每年的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的蒙古族群众都会进行传统的祭灶(也称“祭火”)仪式。对于蒙古族来说,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2月8日一大早,鄂托克前旗的牧民其格其勒图一家人,便开始准备祭灶食材、器具。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XHDW)(8)蒙古族“小年”习俗:祭灶

2月8日,其格其勒图(后)将煮熟的羊胸叉肉放在盘中。每年的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的蒙古族群众都会进行传统的祭灶(也称“祭火”)仪式。对于蒙古族来说,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2月8日一大早,鄂托克前旗的牧民其格其勒图一家人,便开始准备祭灶食材、器具。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XHDW)(9)蒙古族“小年”习俗:祭灶

2月8日,其格其勒图的妻子娜仁(前)与女儿努功擦洗餐桌。每年的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的蒙古族群众都会进行传统的祭灶(也称“祭火”)仪式。对于蒙古族来说,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2月8日一大早,鄂托克前旗的牧民其格其勒图一家人,便开始准备祭灶食材、器具。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XHDW)(10)蒙古族“小年”习俗:祭灶

2月8日,其格其勒图的妻子娜仁在羊汤里煮米饭,里面有大米、红枣、葡萄干等,这种米饭叫“阿木斯”。“阿木斯”也是祭品之一。每年的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的蒙古族群众都会进行传统的祭灶(也称“祭火”)仪式。对于蒙古族来说,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2月8日一大早,鄂托克前旗的牧民其格其勒图一家人,便开始准备祭灶食材、器具。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