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到校征求意见 弹性离校还有多远?
2018-03-31
作者:林婧 兰景赟 林红
来源:尤溪电视台

 

29日,也就是本周四,省教育厅又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以解决部分家长按时接送孩子困难的问题,缓解城区学校放学时间交通拥堵的状况。

口播:那么,目前,我县城区学生离校接送的状况如何,大家对课后服务这项工作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采访。

正文接近放学时间,在县实验小学和东城中心小学的校门口,已经围满了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而在接孩子的人群中,中老年人占了较大比例。

家长2(男):是(替)女儿的 我有空有来接。

记者:女儿是工作?

家长2:没有,她带第二个小孩。

家长6(男):我孩子没有办法来接。年轻人要上班,没办法。(放学时间)对工作的人不利,(特别是下午)4点多还没有下班,要5点多才下班。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在被采访的对象中,半数以上家庭的父母上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同步,所以接送孩子的“工作”大都落到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身上。而父母能够在放学里前来接送孩子的多半是个体户或自由职业者。

家长1(女):(我)自己开店铺比较闲,如果是人家单位上班的可能就不行,很多人来不及(接孩子放学),就放保安室那边。现在都比较安全。

家长3(男):上班的时候就让(我)父母亲来接(孩子)。

记者:就是说这个点(放学)还是觉得不太方便?

家长3:那肯定了,你要上班的话哪有那么早下班。

家长4(女):放学太早了。因为很多工作像这个时间段都在上班,很少有符合这个时间段的工作。一般来说,这个时间段大部分工作(的人)都不能抽出身来接孩子的。

记者还了解到,对于那些工作脱不开身,家中又没有老人帮忙的家长,就只能交给校外的托管机构了。放学时分,记者在校门口也看到了几位举着牌子等待孩子归队托管机构工作人员。

托管机构工作人员 郭小明:上班比较忙的(家长)比较多,自己没时间带比较多。还有一个外出的人也比较多。我们代帮办伙食这一块。因为家长确实没空煮饭。还有作业这一块现在的孩子不够自觉,都要监督。

播1:从记者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和上学到校一样,放学离校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就曾经对1998位幼儿或小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1.4%的受访家长常因接送孩子上下学而苦恼。

播2:家长的痛点,就是我们教育部门着力的重点。此次,省教育厅出台“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是为了解除家长们的苦恼。而且,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在县城区已经有学校走在了前头,继续来看记者的报道。

正文:在东城中心小学校门口左侧,有一个很显眼的“爱心小屋”,放学时段,时不时有背着书包的孩子进进出出。记者从校方了解到,“爱心小屋”设于2014年9月,是东城中心小学家校合作共建形式中的重要内容,目的就是为了缓解部分家长不能准时来校接孩子的压力。

东城中心小学“爱心小屋”值班老师 叶艳珍:家长不能到点来(学校)这边接送,这个爱心小屋就提供一个(场地)让孩子先在这边(家长)比较放心,可以让(孩子)他看看书、做做作业,让孩子有弹性地离校。

记者在“爱心小屋”里看到,虽然面积不大,只有60多平方米,但室内设施却较齐全,有图书角、师生才艺作品展示区、母婴室、留守儿童爱心区等。

家长5(女):这个小屋也挺好的,还没下课(放学)的时候可以带小朋友进来这里面休息比较安静也不会吵,也很干净。比如说夏天这里面也更不会热,挺好的。比如说没有空的话,像这个时间点希望他们有一个地方在这里等,等我们有时间的时候再过来。

为了让“爱心小屋”发挥最大作用,做好中间衔接,校方专门配备了值班老师,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们的安全。

东城中心小学“爱心小屋”值班老师 叶艳珍:(学生)他在这边,我们肯定要负责安全。我就要指导他看看书,还有(督促)做做作业这些之类的,不要让他接触那些比较危险的东西,呆在这边我们最起码安全给他保障。

口播1:家校共建,设置“爱心小屋”并配备值班教师,确实是不错的解决办法,不过,有观众可能会问了,这样一来,对于学校,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口播2:对这些问题,在省教育的指导意见中都有明确的说明,要求试点地区的财政、总工会等部门应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所需经费予以补助支持。同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校教职工、离退休教师,以及社会热心人士、志愿者、家长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统筹解决学校人员不足问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