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41年党龄的罗万箱是管前镇林源村的乡村医生,今年76岁的他在医生的岗位上一干就是53年。1968年,23岁的他学医归来,便一头扎进偏僻的大山,做起了乡村医生。后因工作需要,1988年被调到了八字桥乡卫生院。2006年,本该退休的罗万箱又被八字桥乡卫生院返聘,从事肺结核防疫和妇幼保健工作,这一干又是6年。
提起罗万箱,村里人无人不晓。“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罗万箱基本都在村卫生室坐诊。如果不在,那就是出诊了。”罗万箱的工作轨迹,村民了如指掌。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罗万箱一直坚持扎根一线,为当地村民提供就医服务。以前老乡们经济差,好些人看病吃药拿不出钱,就挂帐,时间久了,他就不找病家要了。由于罗万箱对乡亲们热情,看病认真,收费合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
在做好日常基本诊疗工作的基础上,罗万箱协助镇卫生院,走村串户,为每名村民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把患者身体情况仔细记录在册。他常常入户巡诊,定期给村里的老人体检,并针对慢性疾病开展随访,一年下来免费为村民义诊一千余次。
林源村共有1700多人,罗万箱经常背着药箱行走山乡,上门问诊,到居住最远的村民家往往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家住源宅村的田有根和陈美娇夫妇,行动不便,患有糖尿病,每年治病得花不少钱。早晨七点,罗万箱就到他们家门进行免费看诊,仅去年就为他们上门看诊7次。
目前留在村里多数是些老人、小孩,“有些村民不愿体检或治疗,经常小病拖成大病。”罗万箱认为,作为村医,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做好健康服务,普及健康知识,宣传治未病等健康理念。
为此罗万箱亲自手写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宣传内容,定期举行健康知识讲座,向村民们介绍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的预防、症状、科学用药,以及治疗方法等知识。
“讲得真好,毕竟现在的疾病太多了,不痛不痒的,自身的小毛病都不当回事的,以后知道了,可以对照自己的症状,及时求医,也可以预防一些疾病。”村委会主任田年杉说。
疳积是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多见于1-6岁的儿童,在农村地区十分常见。对于此症,罗万箱有自己的独门方法。在多次实践中,罗万箱采用医用针具在患儿双手四指的四缝穴处,挤出疳积,并辅以中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家住洪坑村的小陈因拉肚子,整个人骨瘦如柴,没有精神,吃得很少,后来找到了罗万箱。看着面黄肌瘦的小陈,罗万箱为小陈做了细致的检查,诊断他是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的疳积。于是罗万箱根据疳积方抓取了明党、茯苓等中药给小陈服用,同时配合针刺四缝穴的方法治疗。半个月后,小陈的精神明显好转,胃口大开,说话走路也有力气了,可以自己吃下一碗半的米饭,全家人都对罗万箱非常感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改的不断变化,冲击着乡村医生的谋生之路,许多乡村医生相继离乡,或安享晚年或另谋出路。然而,罗万箱却依然坚守在乡村,他笑着说:“乡亲们离不开我,谁家有个头痛脑热的,已经习惯了我的诊治,和乡亲们聊聊家常,倍感安慰。”
他不忘初心,一心为民,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矢志不渝坚守岗位五十三年;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与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