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尤溪检察院会同当地法院、公安等部门,再次来到联合镇吉木补植复绿基地,展开第三轮“回头看”,对基地三年三期462亩的苗木管护情况跟进监督。
回访人员详细听取管护单位工作人员关于基地工作情况介绍后,实地查看基地三年三期三个地块,并抽查部分地块清点栽植数量、测量苗木行距、栽植长宽以及补植面积。
尤溪林地面积3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09%,当地盗伐滥伐林木、故意毁坏林木等破坏生态资源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由于原受损地经常不具备补植复绿条件,案件提起公诉后,被告人缴纳的补植复绿保证金一直难以处理。
2017年初,几经调研后,尤溪检察院会同法院、林业局、森林分局、生态国有林场等多部门召开联席会,进一步明确了补植复绿保证金的管理办法,并提议新辟一块条件具备的异地补植复绿基地,同时将生态修复范围从原先的涉林刑事案件扩大到所有生态领域犯罪案件,力求实现恢复性司法工作机制全覆盖。
2017年2月,占地面积667亩的“吉木补植复绿基地”正式建成使用。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林业局等部门形成了《尤溪县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在办理破坏环境资源刑事犯罪案件中健全和完善生态修复机制的指导意见〉具体办法》《尤溪县绿色公益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等,决定将案件当事人缴纳的补植复绿资金分批拨付尤溪县生态国有林场,由国有林场替代 种植管护,以集中替代补植复绿的方法解决 “没地儿种”“没钱种”“没人种”等难题。
专业的事让专人做。2017年以来,基地已由尤溪县生态国有林场代种杉木等苗木三期累计462亩,三年三期检察机关均派员回访实地检查落实情况。如今,吉木补植复绿基地已经成为美丽尤溪“绿水青山”的一个缩影。尤溪当地生态修复范围也从森林延伸至河流,修复方式从补植复绿拓展到多元修复等,修复主体从生态资源刑事案件当事人到各类刑事犯罪案件社区矫正人员,保障措施从生态修复令到公益诉讼判决,生态修复版本不断升级,修复实效日渐显现。
活动结束后,参与回访人员还在林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种下一株株新苗,投身“增绿、创绿、爱绿、护绿”活动,为基地再添一抹新绿。
作者:罗超旻 谢仁波
来源: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