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端午临近,为紧盯节点正风肃纪,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根据镇党委安排,4月26日上午镇纪委在中心村组织召开节前廉政教育专题会议,中心、双鲤、大坋、大建等四个村两委干部参加会议。
会议共有两项议程:
一、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纪秋淋通报三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两起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要求与会同志从中汲取教训,切实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二、组织参观廉政教育点——林积故居。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廉洁基因”,传播廉政文化,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
典型案例通报


参观廉政教育点——林积故居


会 议 强 调
各党支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八个坚定不移”要求,切实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履行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持之以恒抓好本辖区、本单位纠正“四风”工作。镇纪委将深化实践“五抓五重”,切实履行监督这一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陋习“零容忍”、露头就打;持之以恒打好纠正节点“四风”问题“组合拳”,盯紧看牢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老问题,深挖细查改头换面、隐形变异等新问题,密切关注规避重要节点、“错峰违纪”等苗头问题;坚持越往后执纪越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
拓展延伸


清正廉能——林积
林积(1021-1091年),字功济,尤溪县常平乡进溪里白泉村(今新阳镇中心村下白泉)人。宋庆历六年(1046年)登进士,授予循州判官,是尤溪县有史记载的第一个进士。林积为官公正廉明,不贪财。明神宗皇帝褒扬他'廉能'。
林积年青时进京赶考,途经蔡州(今河南省汝南)的一家客栈投宿。在客房,林积拣到一个布囊,内有大颗的珍珠上百颗。为了稳妥,林积便把珍珠收于箱箧中。第二天,林积问店主昨天什么人在这个房间住过。店主说是一个巨商。林积便交代店主说:'这个人是我的故友,如果他有回来找时,可以叫他到京师上痒贯道斋,寻问林积。千万!千万!不可误事!'即使这样,林积仍不放心,他怕店主人忘了,于是沿路上粘贴手榜: '某年、某月、某日,有剑浦林积假馆上痒,有故人元珠,可相访于贯通斋。'不久,巨商发现丢了珍珠,急忙赶到客栈,听了店主转告林积的留言后,立即赶赴京师找到了林积,林积核实情况后,如数送还珍珠。巨商感激不已,拿出一半的珍珠酬谢林积。林积说:'岂有此说!我如果要你一半时,也用不着沿路粘贴手榜,叫你来寻。'坚持了如数归还珠宝。
林积正是带着他不为名利所动的优良品质步入仕途。他任循州判官时,负责审理一起'海盗案'。上司提刑为了出政绩好向朝廷邀功,要林积对此案从重惩办,并且许诺说办好此案后可以保举林积升迁。林积不为名利所动,坚持秉公执法。他经过反复侦讯,多方认搜集取据后,认定这是一起冤案,将58名被告无罪释放。
林积为官不仅严于律已,公正严明,而且十分关心民生大计,注重地方经济发展。他任安徽省六合县知县时,六合县是个十分贫穷的地方,十年九灾,不是旱就是涝。在林积的倡导下,全县开凿了36口陂塘,蓄水灌溉,既防涝又防旱,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不久,林积被擢升为广南东西二路提举。广南盛产银、铜,而银、铜的开采是国家重要的税源。林积亲自深入矿山,精心规划银、铜矿的开发,指导改进冶炼技术,增加产量;并且积极疏通运销,使矿坑课利随之增加,政府既增收了课税,民众也增加了收入。同时,林积也加强市舶港口的管理,调处涉外关系,招徕外国商人,促使了地方贸易的兴盛。
熙宁年间,林积在安徽泗州任职。时值,变法革新派的王安石任宰相。王安石十分器重林积,以林积在泗州任内的政绩报呈朝廷。宋神宗皇帝特传旨宣林积入京觐见,褒扬他'廉能'。
元佑年间,林积出任河南转运使。河南是京都生活物资的主要供应地之一。河南漕运光是粮食每年就要运送大约400万石到京都。林积出任河南转运使后,十分注意清理漕运,督促所管辖的常平司和发运司,做好物价管理与运输调度等工作。
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年)六月,林积积劳成疾,卒于河南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