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永远跟党走】尤溪英烈(十三):东村骄子 记烈士余有本
2021-05-31
作者:尤溪融媒
来源:尤溪融媒

3月28日,是尤溪县503名战友光荣入伍的日子。每当这天到来,我就自然想起我的同学、战友一一余有本烈士。

2018年3月,与余有本同为战友的于本城将军,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带着几个老战友慰问了余有本亲属,4月,又亲自陪同余有本的亲属到烈士陵园吊唁烈士英魂。

与共和国同龄的余有本,出生在尤溪县城关公社东村大队。这里山青水秀,人才辈出。一条青印溪的支流,把几个小村落,犹如串珍珠般地串在一起,默默地为共和国做出自己的奉献。仅1968年一年,就为国家输送了5名战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大山里出生长大的余有本,从小就有大山一样的胸怀。幼小的心灵,就装满了许许多多英雄。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的事迹,是他和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名山成就了名人,名人反哺了大山。大山里的人虽然身居大山,但深知文化教育的重要。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乡村教育还没跟上,有识之士就在东村办起了私塾学堂,乡绅余有敬、余光良先后担任了私塾老师。那时,余有本父母的家境还比较困难,上不起私塾,凭着亲友关系,成了间断跟学的旁听生。一段时间之后,让两位先生没有想到的是,那些正规弟子虽然学的不错,但学业成绩永远不如余有本。

1958年9月,东村办起了小学。1964年9月,他从家乡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尤溪一中,凭借他的初考成绩,被班主任老师推介为副班长兼学习委员。对于老师的推介和同学们的信任,他是这样认为的:班级的工作自有班长撑着,学习委员的职责,就是要以最好的学习成绩,影响带动全班同学。班里同学在他影响下学业成绩都很优秀。

或许是他的聪明天赋,或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余有本在初中一年级学习时,果然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虽然从小学到初中多了几个学科,但由于学习目的明确一一为将来更有本事为人民办事;学习方法得当一一语文靠平时积累,代数靠课堂理解,英语靠强行记忆;加上好学与刻苦,因此,他的学习成绩不仅是班里的姣姣者,就是在整个初一年段也是名列前矛。一个学年之后,他与吴巧英等其他两位同学,直接被学校破格跳级到初中三年级学习。

余有本虽然天资聪明,在初中一年级学习时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但毕竟整个初中二年级的课程全都没有接触过,特别是几何和物理这两门学科基本是从零开始。为了对接初中三年级的课程,他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补习初中二年级学科的内容。或许是天赋自有天资,或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以及各课任老师的辛勤付出,余有本的各科成绩都达到了中等水平。那一年,也就是1966年,全国各地没有中考,学校根据他的学习潜能以及他的本人志愿,留在了一中深造。

1968年,国家为了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加强了三线建设,加快了北京地铁工程的修建进度,决定扩大兵员。尤溪一中根据县人武部的要求,在全校进行了征兵动员。那时,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热潮方兴未艾,报效祖国的人生意愿在青年学生中根深蒂固,余有本和他的同学们率先向学校报了名。

1968年3月28日,余有本和他的502名热血青年,告别了父老乡亲,踏上了北上征程,光荣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行列。4月3日早上,到达北京市房山县凤凰亭,开始了真正意义的部队生活。经过一个多月的新兵训练,余有本被分配在铁四师十七团十四连任战士,投身于从北京到原平的京原线建设。

从小就胸怀大志的余有本,在施工连队里,虚心向老战友学习,牢记毛主席“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教导,把自己的一镐一锨和三线建设联系起来。那时,部队兴早请示,晚汇报,余有本总是非常认真,常从灵魂深处检点自已。入伍没几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副班长、班长、副排长,多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1968年入伍的兵,实行两年义务兵役制。虽然两年之后,就有不少尤溪战友退伍回地方参加经济建设,虽然,这时部队已转战山西、河北等地,但身为副排长的余有本仍留在部队继续服役。

北方的冬天显得比较长,部队的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为了保证指战员们能吃上青菜,往往要通过地窖来冬藏。1972年12月2日,余有本在河北唐山驻地,带领战士们修建菜窖。由于土层过于松软,窖壁承受不了窖顶钢轨和堆土的重量,就在余有本下窖检查窖壁承受力之时,窖顶发生坍塌,年仅23岁的余有本不幸牺牲。

余有本战友离开我们快50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聪明才智,他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永远留在战友、同学、亲友心中。

作者:肖光峥

来源:退役军人事务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