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里西,这个陌生且带有异域语言特色的地名,就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第二次进攻的地点。
马踏里西山,梅岘里东南山是马踏里战役中的两个高地,位于朝鲜高浪里4公里处,分别由联合国军土耳其军队防守。1953年5月28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358团以2个连的兵力,在各种火炮支持下向敌军防地发起进攻。战斗十分惨烈,经过10分钟的交火,就全歼土耳其旅1个连又2个排,占领了两高地。冯熙焕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辛丑清明节的早晨,笔者很早就来到尤溪革命烈士陵园——西城鲤鱼山,与约定的林佳宾烈士亲属见面。采访刚结束,巧遇了前来祭祀冯熙焕烈士的亲属。祭品中的烈士遗物,让我深受感动。
冯熙焕,男,1923年出生,尤溪县梅仙下保黄茶自然村人,与同为革命烈士的林佳宾只有一山之隔,同于1949年4月参加革命,都是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都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冯熙焕被编在第358团,在8连任班长。入朝以后,参加了无数次战斗,直到光荣牺牲。
1948年前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日薄西山,反动政权岌岌可危。为了垂死挣扎,为了抵御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进攻,就在统治区强抓壮丁,以充实节节败退、兵员锐减的反动军队,试图挽救败局。冯熙焕就在这时被抓壮丁,成了国民党军队的一员。强扭的瓜不甜,被枪杆子逼着的冯熙焕,哪能替国民党去打真正为人民打江山的解放军?他无时不刻都想着逃离那支对人民百姓豪夺强取的国民党军队。
1949年4月23日 ,解放军攻占了南京。虽然没有更多资料证明冯熙焕是渡江战役后参加革命的。但从县志记载看,他参加革命的时间与渡江战役相关。从那时起,他跟随陈毅、粟裕将军所领导的第三野战军,参加了解放东南沿海城市的一次又一次的战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败逃台湾,人民解放战争的脚步向着祖国西南大踏步前进。
从冯熙焕烈士亲属所保管的解放海南岛纪念册和纪念章可以看出,冯熙焕参加了1950年3月到5月的解放海南岛这场国内战争最后一场主要战役。他和他的战友们在没有渡海战舰,仅依靠木帆船和少量机帆船为渡海工具的情况下,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忍着晕船的不适强行登陆作战。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以较小的牺牲,赢得了歼灭数万守敌,解放了仅次于台湾的中国第二大岛的伟大胜利。
1950年6月25日,成立于1948年9月9日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在苏联支持下,越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南北朝鲜所商定的北纬38度线为界的受降线,发起了朝鲜战争。并在短时间内把美国扶持的李承晚政权赶到了海边。美帝国主义不甘心李承晚政权就此覆灭。于是策动联合国,组建了十六国联合国军,于9月15日,在朝鲜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10月1日, 美军越过北纬38度线,19日占领平壤。战火很快烧到了鸭绿江边。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美国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美国的飞机多次侵入我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妄图一举消灭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了保家卫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请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深夜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洗刷民族耻辱的抗美援朝战争。
刚刚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冯熙焕,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战后休整,便和战友们一路北上。在彭德怀率领下,唱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战歌,第一批进入朝鲜北部地区。于10月25日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此后,冯熙焕和战友们在战争条件十分低劣情况下,参加了一次又一次战斗,并且荣立了三等功,直到1953年5月29日在马踏里西战斗中光荣牺牲。
作者:肖光峥
来源: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