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尤溪东南部,有一座美丽的村庄,四周青山环拱、绿林合抱,村内屋舍俨然、田陌纵横,形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让通往村庄蜿蜒曲折的山路也充满了自然生趣。这个村庄叫文井,得名于文华与井门的合称。
文井的村民历来以农业为主,兼营砌石、弹棉被等副业,尤以石匠著称。常言道靠山吃山,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文井村民大都过着贫困的日子。
1930年农历9月13日,文井村一个吴姓的贫困家庭,生育下第二个儿子,父母按辈份排序给他取名“吴初益”。
在贫困家庭中成长的吴初益,从小就失去念书的机会,稍大一点,就要帮家里种菜、种田,和哥哥吴初拾与同龄人吴初晶一起上山砍柴。
当大家还是念初中的年纪,吴初益开始了挑贩生涯。他从家乡文井出发,挑上一担鸡蛋,翻越一座又一座山丘,经过吉华、安宁等村,到达永泰县嵩口,把鸡蛋换成盐巴、地瓜米等生活必需品,又艰辛地挑回文井。
嵩口是永泰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商业十分发达,1915年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乡镇商会,1926年嵩口还自行发行纸币,设税卡和鸦片专卖局。当时与永泰毗邻的尤溪县中仙乡,很多乡民靠着肩挑背磨来这里交易,讨一口饭吃。吴初益就是众多肩挑客中的一员。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青年的吴初益开始思考:穷人为什么会穷,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当时文井村一位大他两岁的共产党员对他影响很大。
这位共产党员叫吴子展,生于1917年7月2日,毕业于福州大学经济系,是文井村第一个大学生。吴子展在求学的时候结交了一些爱国人士,参加了几次爱国运动,与长门村地下工作者张克云、张子裔等人组织宣传革命道理,并成立据点秘密开展地下活动。1947年,吴子展认识了时任中共闽永尤中心县委委员的廖怀玉,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早在抗战时期,张克云、廖怀玉等人,利用业余时间各自回乡组织革命宣传工作。张克云组织张子铭、张子洋、张啟仰、张清玉、吴子展等人参加革命宣传队,在文井村演出优秀革命节目,每次演出吴子展便约吴初益结伴前往。
华阳村进步青年吴裕忠、吴顿兴闻讯,前来联系,请革命宣传队到华阳村演出。于是,吴子展携带吴初益一同参加,演出剧目有《父女》《松花江》《大刀进行曲》《太行山上》等,引来四邻八乡群众观看。当演出高潮时,吴子展他们便暗示吴初益带领观众们大喊“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打到汉奸卖国贼”“人民翻身做主人”“共产党万岁”等革命口号,全体演员与观众激情高涨。
1949年7月,在尤溪县城和平解放前夕,国民党部队退往福州经过文井时,吴子展组织群众把全村的粮食带到山上去,让国民党部队无粮可吃、无粮可带。而解放军经过时,吴子展组织群众夹道欢迎,并把自己家里的粮食、蔬菜、油盐等供应给部队,留其过夜,并为解放军带路,从文井村经永泰到福州与大部队汇合。因吴子展的拥军事迹,让他的家——双坑寨有了“红寨”的美名。如今双坑寨依然矗立在文井村双坑自然村的小山包上,这座百年的土堡,用坚实壮观的结构,凝聚着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
受吴子展革命事迹的影响,吴初益思想上进、意志坚强。英勇的解放军从文井村经过,给吴初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萌发了当解放军的念头。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全国鼓励民众参军。
“去参军吧。”吴初益与吴初晶一合计,决定一起到台溪乡报名参军。到了台溪乡报名处,听到介绍说参军要去朝鲜打仗,吴初晶拉起吴初益就走。吴初益不解地问:“出了什么情况?”吴初晶说:“去朝鲜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会送掉小命,我们不能去。”吴初益挣脱吴初晶的手,坚定地说:“要回去你自己回去,参军我是参定了!”吴初益毅然走回报名处,报名参了军。想着自己能穿上军装去朝鲜打仗保家卫国,吴初益觉得无比光荣。这是发生在1950年12月的事。
吴初益参军不久,就开赴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因表现优异,很快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20师358团8连的一名班长。朝鲜战争时期,358团是著名的英雄团,先后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美援朝战争经过五次战役的较量后,战争双方整体作战力量趋于均衡,在朝鲜“三八线”南北地区形成相持局面,转入了战略防御。1951年7月10日,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
7月下旬,停战谈判进入军事分界线问题的讨论,“联合国军”方面拒绝朝中方面提出的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合理建议,以“补偿”其海空军优势为由,提出将军事分界线划在志愿军和人民军阵地后方,企图不战而取得1.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当这一无理要求遭拒绝后,其代表竟扬言“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8月18日,“联合国军”乘朝鲜北方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志愿军和人民军供应困难之机,以其空中力量对朝鲜北方以铁路为主要目标实施空中封锁战役的同时,以地面部队发起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附近地区,依托野战工事抗击“联合国军”进攻,朝鲜战争阵地防御作战爆发了。
阵地防御作战坚持到1951年10月底,越是到最后的时候,战争越是惨烈,358团涌现出一批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为国拼命的战斗英雄。战斗进行到最激烈时,吴初益却“突然消失”了。怎么会突然消失了?因为阵地战非常残酷,投入火力非常大,士兵很难得到全尸,大多粉身碎骨,许多尸骨被炮火就地掩埋了。因吴初益一时下落不明,当时以失踪上报处理。
当吴初益“失踪”的消息传来后,他的哥哥吴初拾到处打听弟弟的下落,但都没有确切消息。他的母亲更是一提到吴初益的名字就落泪。
对英雄的褒扬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1981年9月17日,经尤溪县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吴初益为革命烈士。当吴初拾接过革命烈士证明书,抑制不住流下两行热泪,终于了却了多年来的一桩心愿。
2016年,尤溪县修建鲤鱼山烈士陵园,39个烈士在此长眠,吴初益是其中之一。碧血丹心传千古,追终慎远缅忠魂,英雄终于有了属于他的归处。
作者:黄清奇
来源: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