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永远跟党走】尤溪英烈(二):花开山涧祭英雄 汤川乡溪滨村剿匪烈士王孝峰小记
2021-05-14
作者:尤溪融媒
来源:尤溪融媒

走进尤溪县汤川乡溪滨村,说起革命战争及解放初期的故事,大多村民对林旺高、王孝峰、吴孝塔的英雄事迹都能说上一段。林旺高作为农会主席为了保护百姓躲藏在土堡大门,毅然扔出手榴弹,导致妻子不幸牺牲;王孝峰作为解放军剿匪战士侦查匪情时,遭遇埋伏,面对数倍匪徒,残遭匪徒杀害;吴孝塔作为香湖游击队员在带领部队剿匪途中,遭到埋伏,在匪徒机枪扫射中中枪身亡……

溪滨村上洋自然村半山腰上坐落着一座用砖质水泥结构修建的烈士墓,里面安葬着两位烈士----解放军战士王孝峰和游击队员吴孝塔。墓地最初修建于1950年7月,正是王孝峰战士牺牲的时候,而今青柏森森,仿佛烈士音容犹存。

王孝峰(1933-1950.7),男,山东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所属部队番号不详,牺牲时18岁。

匪患严重,溪滨村民深受其害

1949年7月5日,尤溪县和平解放,随即成立了尤溪县第四区区公所,区址设在溪尾寨,辖区17个乡,为后佳、东洋、岺头、溪山、香林、白际、溪滨、珠峰、汤川、湖山、本洋、莘田、秀峤、溪尾、华兰、科地、埔宁,如今后佳、东洋两个乡已经划归闽清管辖。到了1950年秋季,尤溪县县城虽然已经和平解放一年了,但是国民党残渣余孽,依然活跃在尤溪乡村各地。国民党匪帮在覆灭前有计划留下的一部反动武装,这些反动武装和当地惯匪、封建势力相勾结,成股流窜,为害人民,特别是临近县城交界的地方,一些反动势力,土匪乘虚而入,到处勒索民财,四处横行,鱼肉百姓。

汤川乡溪滨村(当时为溪滨乡)与闽清县后佳乡(1955年划归闽清县,原属尤溪县)交界。全国解放前夕,闽清、尤溪、永泰三地交界处土匪横行,其中以大匪首陈位铎为首,长期在闽清与汤川交界一代活动,拉帮结派,招兵买马,啸聚山林,长期为害闽清、永泰、尤溪三县百姓,虽然被诱捕枪决一些,但是先前跟随陈部的残匪不少,依然活跃在三县交界地带,祸害百姓。以闽清匪首黄勤安最为恶劣,他长期在溪滨、后佳、东洋与闽清县交界活动。白岩山下商贸与民间交流较为活跃,由于当时第四区公所刚刚成立,管辖区域较大,武装力量不足,黄勤安等土匪趁当地民团势力单薄,游击队员人员少,又逢解放军换防期间,多次越界侵扰百姓,袭扰洗劫溪滨村及附近村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

当地一些村民还时常说到一个故事。黄勤安匪部在当地活动十分猖獗,时常从闽清流窜到溪滨一带抢劫,土匪对溪滨一带路途不熟悉,抢劫完后迷路了。就在这时,土匪发现附近草丛里躲着的三个当地少年:陈振能、陈友能、陈振代。三人中陈振代年纪稍大些,约十五岁,其余两人约十岁。土匪们带着从当地抢回的物品,着急逃跑,就用枪顶着三人头顶,恶狠狠地挟持他们,要求他们带路到白岩山下的另一个村庄。陈振代害怕土匪会迫害两个年纪小的,于是主动要求自己带路,请求放了其余两个小孩。在他再三请求下,土匪终于同意放人。陈振代带着一伙土匪翻过白岩山,到达一个叫东溪的小村庄后,土匪们知道回闽清的路后,便匆忙出逃,陈振代才得以脱身,乘机跑回村里。

共同斗争,武装剿匪初见成效

1947年8月,当时香湖乡公所设在十九都,赖天济任乡长。赖天济思想比较进步,抗战期间曾同情百姓,开仓赈济,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三年,当时尤溪县县委委员廖怀玉多次去福州汇报工作时途径香湖,她在积极争取汤山乡吴冠三乡长的基础上,又积极引导赖天济以及当地进步人士等人加入党组织,暗地组建革命武装力量,保护地下党,开展武装斗争。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革命形势一片大好,香湖、溪滨一带革命活动十分活跃,5月成立香湖游击队,队员达20多人,赖天济任指导员,游击队员多次配合解放军,与溪滨乡农会联合,打击周边土匪,保护一方平安。7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86师进驻香湖,7月15日建立香湖乡人民政府,这是尤溪县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

解放初期,尤溪境内匪患严重,百姓既痛恨土匪,又害怕土匪;既渴望剿匪,又担心遭土匪报复,不敢得罪土匪。而各地土匪依仗人民政权还不稳固,得寸进尺,乘机威胁群众,扬言要对减租、参加农会、当民兵的百姓进行杀头、烧房子。由于受到土匪威胁,群众更加害怕,共产党召开群众大会,很多人不敢来,减租分谷,白天挑回家,晚上又偷偷挑还给地主。有些进步青年秘密参加民兵组织,得不到父母、老婆的支持。为了帮助群众克服怕匪思想,县委、县政府收集各地情况后,迅速采取有力的措施,一是大力扩充县大队和区武工队,建立区乡情报网,组织现有武装主动出击,为群众开展斗匪工作撑腰壮胆;二是组织干部深入群众宣传国内外大好形势,宣传党的减租反霸和土改政策,使群众看到光明的前景;三是对干部队伍进行清理,挖出暗藏敌人,消除隐患,对有通匪嫌疑的干部进行审查。在三条措施作用下,群众逐步发动起来了,在斗争中提高了觉悟,也增强了信心和勇气。1950年初,尤溪县第四区武装工作队进驻香湖并到溪滨乡组织农会,农会会员林旺高发动群众,参加围剿土匪,组织自卫队。在他带动下,有129位农民组成了溪滨乡农会,成为当时剿匪不可多得的力量,随后他被推选为农会主席。

香湖游击队与溪滨农会组织配合,多次打退流窜到当地的土匪,反抗国民党残留势力,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剿匪遇袭,溪滨鏖战英雄牺牲

1950年7月,夏季禾稻盛长,百姓农作物将要收获的时候,黄勤安匪首带领的土匪三十多人,袭扰并驻扎在溪滨上洋村,抢夺财物,欺压百姓。受乡亲们委托,溪滨村农会会员陈贞增、陈红悌二人前往第四区公所,向区武装工作队汇报土匪活动情况,并代表农会和群众请求武装工作队出兵剿匪。当时武装工作队与游击队、当地民团二十多人组成了汤川乡溪滨村剿匪队,其中山东籍战士王孝峰就是一员,部队沿着长华溪方向,过黄林,到达汤川乡珠峰村,并会同香湖游击队前往溪滨开展剿匪活动。

上午十一点到达珠峰后,珠峰村百姓得知解放军剿匪部队到达后,自发到村口迎接,端茶送水,并拿出储藏的食物,要求部队留下来吃完饭,再往溪滨剿匪。当时,珠峰往溪滨有条官道,沿途大都是土路,不时有石板路和石板桥,道路两岸都为密林,鸟鸣山幽,百姓与商旅常常在此经过,其中不乏装扮成挑担买东西的土匪。当时,剿匪部队为了能尽早到达溪滨一带剿匪,顾不上百姓准备好的午餐,就匆忙整装出发。为了保持警惕,解放军一支小分队在王孝峰带领下,会同香湖游击队吴孝塔等同志作为先头部队前往试探匪情。先头部队到达桥头坂附近,被乔装假扮成挑担卖油的土匪密探察觉,得知解放军要前往溪滨进行剿匪。密探快速出了桥头坂,回到土匪驻留的上洋自然村。黄勤安匪部得知后,便立刻组织土匪,带上机关枪等武器,埋伏到解放军必经之路的对面山上,即现在溪滨村上洋自然村3号陈友武房屋的后山上,伺机射杀解放军先头部队。

夏日的中午,阳光照耀下的上洋自然村一派美丽景象,稻谷飘香,草长莺飞,远山与屋舍俨然排列在一起。得知土匪在此活动,百姓大都躲在家里,闭门不出,路上看不到行人,只看到微风掠过竹子摇曳舞动的样子,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王孝峰一行从桥头坂出来,一路保持警惕,直到上洋水头。水头一带,道路穿过山涧,路的上边建有耕牛的牛棚,酿酒的粬窑,路的下方为稻田。当解放军战士到达山涧木桥时,就进入埋伏在对面山上的土匪的视野里。这时吴孝塔走在前头,其次为王孝峰和几个战士走在后头。刚过山涧,黄勤安眼看剿匪战士已经进入机枪射程,便命令机枪手朝战士开枪。战士们对突来的袭击措手不及,走在前面的吴孝塔不幸中弹,鲜血直流,直接倒地。接着王孝峰战士,大腿中枪,鲜血喷涌,动弹不了,倒在青石板上。后边几个战士迅速撤退,一个撤到路上的粬窑里,一个迅速隐藏在稻田里。

黄勤安望见解放军战士受伤,便吹起冲锋号,命令土匪们下山追击。当土匪们到达战士受伤地方时,发现吴孝塔战士由于命中要害,已经牺牲了。接着,看到王孝峰战士痛苦地呻吟,血流不止,接近奄奄一息,虽手握枪支,却已经无力还击。其中一个土匪见状,便恶狠狠地在他胸部打了一枪,王孝峰战士就这样牺牲了。其余土匪继续追击其他两个战士。由于解放军战士占有利地形,土匪又怕大部队到达,不敢靠近那两位战士,在对峙十几分钟后,黄勤安感觉不妙,便命令土匪们撤离,匆忙从白岩山上逃跑到东溪一带,溜回闽清地界。两位战士就倒在血泊之中,年仅18岁的王孝峰战士,为了百姓与新政权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烈士不朽,青山埋骨光照千秋

在望见土匪从山的那边逃走后,隐藏掩体的两位战士赶紧跑到牺牲战士身边,一个马上返程汇报情况,一个按住王孝峰的伤口,试图抢救,附近村民得知土匪已经跑远,也加入救助队伍。等大部队达到时,只看见两个战士的遗体已经被遮盖,场面悲壮无声。

解放军剿匪部队发现土匪已经逃离尤溪地界,接着又要再往其他地方剿匪。由于时间匆忙,剿匪部队做了个简单交接,留下牺牲战士吴孝塔和王孝峰的遗体,委托当地农会和游击队办理后事。香湖游击队赖天济、吴冠山、胡祖应等队员把吴孝塔战士遗体抬回山岭村老家掩埋;由于王孝峰战士是解放军,按照上级的指示,当地农会陈贞增、陈红悌、陈首炼为首的会员,负责组织掩埋王孝峰烈士遗体。

受到当时条件的影响,农会与群众去附近村买来棺木,安放好战士,大家一致同意在上洋村桥头坂山坡上设立墓地,含泪简易地安葬战士。随后,由乡政府、溪滨村等单位派人祭扫,溪滨小学教师也时常带领学生,参加祭扫烈士墓。每当祭扫时,都举行少先队员宣誓仪式和宣讲烈士事迹等活动,这里逐渐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烈士墓地简陋,道路不便,2008年9月13日,溪滨村民陈家团(原汤川中心小学退休教师,1946年出生)收集烈士事迹,写了一份《关于王孝峰、吴孝塔两烈士牺牲时的具体情况》报告,发给汤川乡政府及有关部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10年8月,汤川乡人民政府投入五万多元,对烈士墓进行重修,并组织人员到山岭村找到吴孝塔烈士的遗骨,与王孝峰合葬在一起,墓地为水泥混砖结构。墓地坐标为东经118度26分,北纬26度9分,占地面积为120平方米,烈士墓长15米,宽8米,墓碑高3米。墓地为圆弧形结构,中央镶嵌着红色五星标识,下方用大理石雕,左侧刻着解放军战士王孝峰和香湖游击队员吴孝塔烈士名字,中间刻着永垂不朽字样,左边刻着汤川乡人民政府立。下方祭台上,时常摆放着鲜花。

近年来,汤川乡党委、政府以及附近村委会每年组织党员到烈士墓开展祭扫活动。2019年9月25日,汤川乡党委组织机关党员和溪滨村党支部部分党员共20余名,到烈士墓前开展了以“砥砺奋进70年,不忘初心再出发”为主题的党日活动,追忆红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青山埋忠骨,英名垂千秋。在墓的周围,溪流鸣唱,树木环绕,松竹清脆,山花灿漫,仿佛这里周围的一切都在为烈士悲壮的事迹所感动,也为之肃然起敬。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