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红色尤溪:北上抗日先遣队过尤溪(上)
2021-03-16
作者:尤溪融媒
来源:尤溪融媒

  悠悠岁月铭记先辈足迹,光辉历史镌刻革命功绩。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于今日起开设《红色尤溪》专栏。本栏目将通过翔实的历史故事,追忆在那血与火的红色年代,尤溪人民在党的感召和领导下,披肝沥胆、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


微信截图_20210223170944.png


北上抗日先遣队过尤溪(上)

微信图片_20210223175204.png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过尤溪示意图

  1934年7月,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接连失利,苏区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组织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赣皖地区,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游击区域,建立苏维埃根据地,以“吸引蒋敌将其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分到后方去”,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粉碎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同时,中共中央还决定派曾洪易为中央代表,随军行动。
  7月7日,以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6000余众的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罗炳辉领导的红九军团10000多人的护送下,从江西瑞金出发,经福建长汀、连城、永安,于7月20日攻克大田县城后,兵分两路进入到尤溪地区。




会师蒋坑

图片

△坂面镇蒋坑村会师地

  7月20日,北上抗日先遣队和红九团在攻克大田县城后,作了短暂的休整,兵分两路从大田出发,继续向东挺进。抗日先遣队经大田县乌厝坪,尤溪县的街面、正山、古迹口、坂面进入蒋坑村。红九军团经大田奇韬、东佳,尤溪高士、夏洋、葛竹、京口到达蒋坑村。7月24日两军胜利会师于蒋坑。两军领导人在蒋坑召开会议,为下一步东征进行了研究部署。





抢渡尤溪河

△梅营科坑自然村萧祥堂厝

  7月20日,北上抗日先遣队先头部队一个连到达梅营。当时适逢雨季,河水暴涨,河面由平时的320米增宽到400多米,滔滔河水拦住了北去抗日的部队。为确保抗日先遣队6000多人顺利渡河,先头部队首先找到了当年成立的梅仙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丘挂银,并在区政府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渡河事宜。在主席丘挂银的号召下,组成了三个组,一组负责采购渡河工具,组织了500多名本地伐木工,到梅仙的双峰、云林等村砍伐毛竹准备制作渡河之用。此外,还派了20多人到下游的源湖、雍口等地收集船只。一组负责组织500多人,编制篾绳、制造竹钉、制作竹排以准备渡河。据统计,这次渡河动用了本地民工1000多人,用了4天时间,共砍伐毛竹10000多根,编制篾绳200多条6000多米,制造竹钉5000多枚,制作竹排1000节,收集船只20多艘,征集农户门板等1000多块。

  根据两军领导人在蒋坑会师的研究部署,兵分两路相互策应继续向东挺进,经台溪、溪尾,7月25日到达梅仙镇的梅营村。在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梅仙、梅营的两个渡口处,用砍来的10000多根毛竹、200多条篾绳、5000多枚竹钉、1000节竹排、20多艘船只、1000多块门板床板等筑起了两条宽2米、长420米的浮桥,26日全体官兵顺利渡过了尤溪河,为红军北上抗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来源:《尤溪红色故事》

中共尤溪县委党史研究室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