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滋生诈骗“新套路” 七条措施保你“钱袋子”
2020-03-16
作者:尤溪融媒
来源:尤溪融媒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群众对口罩等防疫物资需求猛增。在全国上下为抗击疫情增产保供之时,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疫情炮制出新型网络诈骗“套路”,给上当受骗者造成了损失。

那么,骗子都有哪些“新套路”呢?

套路一:诱导购物诈骗


不法分子谎称可以代购或者囤有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当消费者付费购买后,不法分子找各种理由拒不发货或将受害人“拉黑”,骗取钱财。

案例:乔先生的公司马上要复工了,员工和朋友急需一批口罩。2月12日晚,他在微信群看到有人发布售卖口罩“医用三层,比别人便宜”的信息,谈好价格后,分15次向对方支付173350元货款,用于购买一次性口罩。一周过去迟迟不见发货,乔先生通过微信催促对方却被“拉黑”,随即向晋江警方报案,骗子许某被抓获。



套路二:不良商家制假售假、以次充好


疫情期间,不法分子趁机向消费者出售假冒伪劣的口罩及其他防护用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案例:2月下旬,北京王女士向北京朝阳区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怀疑从附近小超市买到的是假口罩。执法人员发现,该超市所售口罩包装上注明产品名称是“一次性使用口罩”,而正品应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而且,假口罩为粉色,材质薄得直接可以透光,没有中间的过滤层,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



套路三:冒充航空公司、快递公司或购物平台客服退款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间,一些车票机票退改签、部分快递滞留等情况,以退款为名,诱导消费者按照指示操作“退款”,实则是在引诱消费者输入验证码、套取个人信息,骗取账户资金。

套路四:假冒捐款诈骗


不法分子冒用慈善机构名义,向消费者发送防控疫情“献爱心”的虚假信息,或搭建虚假官方网站、小程序等,利用群众的同情心进行诈骗。

案例:近期,广东省揭阳市的林先生通过微信公众号“武汉市慈善会”发送的二维码扫码转账捐款500元后发现,其转账账号其实为私人银行账号,并非武汉市慈善会官方银行账号。



套路五:假冒老师混进家长群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班级QQ群联系学生家长,谎称因疫情影响需线上缴纳资料费、培训费等,实施诈骗。

案例:日前,泉州市某公安分局接到一名老师报警,家长QQ群里有骗子冒充教师骗取了多名家长的钱财。经过调查发现,骗子在进入QQ群后,立刻将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改为与班主任一模一样,以缴纳学费为由给家长发二维码,诈骗了多位家长的钱财。

套路六:谎称亲属好友感染入院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受害者的亲戚、朋友、同学等,来电称患上新冠肺炎已被隔离,并以救治、缴纳住院费等为由要求转账,骗取受害人钱财。



套路七:兼职刷单平台刷单诈骗


案例:泉港区的庄某宅家较长时间,发现某平台刷单有佣金,试了两次还真有“利润”。2月7日,庄某按对方要求加大投入,结果被骗12万多元,幸好报警及时,骗子被警方抓获并追回损失。

当前各地警方正针对这些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打击力度。那么,广大市民自身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保护好“钱袋子”?来听听警方的建议吧。

1、购买防疫用品应通过正规渠道、正规网站,尽量核实商家销售资质和产品质检证明等材料,切勿轻信个人的兜售行为。在无法确信能够收到所购物品前,切勿将货款直接转入卖方个人账户;商家长期无法发货的,及时申请退款。商家存在售假欺诈等行为的,可拨打12315投诉;同时可保留发票、收据等凭证,将假冒伪劣产品作为证据,交给市场监管部门。

2、医疗、交通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提供银行卡号、支付账户、付款码等信息,更不会索要钱款,不要将这些信息告诉不认识的人。

3、爱心捐助要认准正规捐赠渠道,不参加将资金转入个人账户或要求提供卡号、支付账号及密码的募捐活动。

4、如果接到办理退票或退货电话,请立即挂断,通过购票网站或购物网站处理,找出自己的订单直接申请售后服务。如果接到快递丢件的电话,请立即挂断,自己联系快递公司客服或登录快递公司官方网站进行处理。

5、班主任老师应进一步强化班级QQ群、微信群管理,提前告知家长学校培训方式、收费方式,免得被骗子钻了空子。

6、接到陌生人来电称亲友感染入院、患病治疗等消息时,先保持冷静,一定要与亲友本人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确认,切莫心急汇款、上当受骗。

7、不要轻信QQ群、微信、博客、论坛上看到的招聘信息,找兼职要上正规的招聘网站;不要轻信“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工作。


来源:新华视点,泉州公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