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降雨逐渐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根据数据统计,春夏季节报导的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甚至不乏中毒死亡。 为避免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特温馨提示如下:
1.“不采摘”。外出郊游期间,不要因为好奇或尝鲜而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并不容易,最好不要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2.“不买卖”。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3.“不食用”。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各类餐饮单位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各类单位食堂,尤其是学校食堂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
中毒表现及救治:毒蘑菇毒性非常强,大部分误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如有食用蘑菇后出现上文所述症状,要高度怀疑毒蘑菇中毒,须立即前往医院就医,千万不能拖延,否则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自我急救可采用催吐方法,将未消化的毒蘑菇排出体外,但如果患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