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不是天气预报……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此后气温将更低,白昼也将更短。
俗语有“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之说,北方大雪时节赏雪看冰,南方开始腌肉。
赏雪看冰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大雪养生指南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所以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大雪节气正是进补调的大好时机。
去寒保暖 早睡迟起
大雪时节,要收敛神气,起居调养宜早眠晚起。
早晚温差悬殊,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生活起居:
大雪防风寒,围巾别离身
1
保护颈部不受寒
大雪节气,寒风很容易通过颈部带来寒气,引起喉疼、发炎。因为颈部是气管所在,冬季出现咽部发痒,咳嗽有清痰,都可能与颈部前胸受寒有关,冬天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是从嗓子开始。因此,尽量穿高领衣服,戴围巾。
2
肩膀、前胸及脚也要保暖
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后背及脚,也都要注意保暖。
前胸、后背是肺所在的地方,“肺为娇脏”,太寒太热都受不了,特别是寒,易引起咳嗽、喘。
3
早上洗澡对身体好
《运化玄枢》记载大雪时节宜“鸡初鸣时沐浴,令人长寿”。
即早上清洁身体,有利于阳气升腾。而入夜时阳气收敛,阴寒渐盛,不宜洗浴。
4
睡向南北,大有学问
古代医学家认为南北方向睡眠可以有效调整心肾的阴阳平衡,
使得水火既济,防治命门火衰出现的失眠、烦躁、多梦易醒等病症。
现代生物学家也发现采用南北睡向,人体内的细胞电流方向即可与地球磁力线方向成平行状态。这样气血运行便可通畅,代谢降低,能量消耗锐减,加深睡眠深度,从而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身心健康。
运动:
宜9点后运动
一项关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时间性研究发现,早晨7~9点,是心肌梗死等猝发性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高发期,因此,晨练最好在9点后。运动以温暖全身或有些许微汗为宜。
饮食:
此时进补,开春打虎
1
“补”重要“通”亦重要
中医所谓的“通”是指气血、经络的畅通,气滞血淤,经络郁阻,会导致疾病。冬季最简单的“通”法是多吃萝卜,羊肉炖白萝卜,可以补充阳气、温暖五脏,尤其适合肾虚和脾虚的人食用。
2
不要吃动物肾脏
《修真秘诀》曾记载“冬不食肾”。《金匮要略》也提到:“冬三月,勿食猪羊等肾。”意思是冬季肾水当令,过食损伤心气。
3
进补可以按需所食
•皮肤干,吃大白菜护肤养颜
大雪期间,空气干燥,多吃点大白菜可护肤养颜。
大白菜含丰富粗纤维,能润肠、促排毒,又刺激肠胃蠕动,利于大便排泄,助消化。
• 阳气藏,来根大葱“通阳”
大葱味辛,性微温,通阳、解毒。
除了防风寒感冒外,对于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也有疗效。但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不宜食用。
大雪养生:调补“命门之火”
《难经》描述命门: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大雪正是调补“命门之火”的最佳时节!
命火之于人体,犹如天上太阳,人有了这一点命火,就能神气蓬发,健康成长,反之,就会疾病丛生,寿命不长。
擦腰通气血-调补命门
穴位:
命门穴位于督脉之上,在肚脐相对的腰椎棘突间,即第二与第三腰椎棘突间。
按摩此处能够疏通经络、激发命门之火,命火足则全身得以温煦。
方法:
两掌重叠,按放于命门穴处,两掌同步上下摩擦命门穴区域,使该区域发生温热感为佳。
每天做1~2次,每次至少10分钟。
大雪养生:以骨入骨,以髓补髓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并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冬季用中医历来推崇的以骨入骨,以髓补髓的方法强健骨骼,可为来年的身体强健打基础。可以多进补羊排、牛骨、猪排。
大雪养生:穴位艾灸
冬季养生要首重避寒,最好坚持每天用随身灸或艾条艾灸刺激关元、肾俞等穴。
大雪艾灸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
大雪艾灸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养生食谱
羊肉萝卜红枣汤
食材:
羊肉300克、白萝卜400克、红枣5粒、山楂2个。
做法:
①所有食材洗净,羊肉切块焯水撇沫;山楂切成2瓣;白萝卜切滚刀块。
②锅中放水,加入焯好的羊肉块、葱、姜、山楂、适量料酒,待开锅。
③开锅后加入白萝卜、红枣,再次开锅,调小火煲2小时,临出锅放盐。
功效:
羊肉是冬季温补上品;白萝卜富含粗纤维,能保护肠胃,辅助防治心脑血管病。
姜汁木耳炒牛肉
食材:
牛肉、洋葱、橄榄油、盐、生抽、料酒、生姜汁。
做法:
①牛肉片用姜汁、生抽、料酒、水腌制5分钟;木耳泡发、洗净,焯熟。
②锅中放橄榄油煸熟牛肉片,盛出待用。
③加入洋葱爆锅出香味,放入焯熟的木耳略炒。
④加入煸熟的牛肉片,临出锅放盐。
功效:
此菜肴基本是利用性温的调料来搭配味道。冬季巧用姜,可帮助抵制寒冷。而木耳、洋葱中的植物多糖可以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