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 | 沈城“幸福门”
2022-01-24
作者:佚名
来源: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福文化置顶图标.png

“福州有个尤溪洲,尤溪有个福州门。”尤溪河北岸,古朴的沈福门城楼镌刻着岁月痕迹,城下古韵园内,10多位市民携家带口,漫步畅聊,运动健身。

沈福门是古尤溪城门之一,建于明弘治四年,为何又被称作福州门?

一位武艺高强的“阿流师傅”给出了答案。“我的父亲林元流,生于1921年,原是一名梢排工,10多岁时就在尤溪河里讨生活,在世时常对我们讲述沈福门的历史。”据林元流的儿子林宜亮介绍,旧时福建陆路交通不发达,闽江流域交通多靠溪流航运,尤溪水量较大,通往省城福州的水运十分发达,因尤溪水运码头直近沈福门,民间把沈福门俗称为福州门。

“从尤溪运送木排到福州可不容易,他们将货物送至福州的尤溪洲码头后,要步行三四天才能回到尤溪。送货路上常有匪徒划着小船、带着砍刀前来抢货,为此,父亲特意练就了一身武艺防身,被大家称作‘阿流师傅’。后来,匪徒看到梢排头是他,都不敢上前来找麻烦。”林宜亮回忆道,在父亲生活的年代里,吃饱平安便是幸福。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尤溪市民乘上了驶向幸福的快车。上世纪90年代,316国道福州至兰州公路在尤溪过境,尤溪与福州的山海隔阂因此打通,百年来的水路运输画上句号。进入21世纪以后,福银高速、莆炎高速相继通车,尤溪至福州的车程仅需2个多小时。2013年9月,尤溪火车站投入运营,乘坐动车前往福州仅需1小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尤溪成为闽中重要交通枢纽、“海西”中心腹地。如今的沈福门,是市民休闲游玩的打卡地,是美好生活变迁的“幸福门”。

1.jpg

沈福门 (黄春霖 摄)

“时代好,风光好,身体好,生活在尤溪,就是幸福!”在沈福门前练习了一套步法稳固的尤溪地方拳后,65岁的林宜亮说出了尤溪人的心声。

喜看今日的尤溪,它是一块生态秀美的宜居宜游福地。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福建省全域旅游试点县、福建省森林县城……尤溪林地面积421.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1%,森林蓄积量2579万立方米,居全市第二位,森林覆盖率达78.09%。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协调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共融共享示范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是名副其实的生态福地。

尤溪是中国金柑、竹子、油茶、绿竹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铅锌矿储量居华东地区首位,中国革基布名城,中国混纺纱名城……这里物产丰盈,是投资兴业的创业福地。顺源纺织智能纺纱MES云系统入选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尤溪经济开发区和洋中机电高新产业集中区分别被认定为国家和省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食用菌产业列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尤溪持续开展“大招商招好商”攻坚战役行动,激情创业,奋力攻坚,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2021年签约中德服饰等88个项目,总投资达241.8亿元。

千年古县,朱子故里,尤溪是“朱子诞生地”,是底蕴深厚的文化福地。朱子文化园、南芹小腔戏、朱子家宴、《乡村大舞台》……在朱子文化“源头活水”的浸润下,非遗文化璀璨夺目、饮食文化独具魅力、群众文化多姿多彩,朱子文化的“孝、义、信、敬、和”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尤溪人民的生活越发富足,内心也越发丰盈幸福。

(记者:王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