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 抗疫有我 | “我们在‘火围山’当志愿者”
2022-04-01
作者:佚名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大白”合照

东南网4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林清智 潘抒捷/文 受访者供图)

一纸特殊的征集令

3月31日,泉州“火围山”方舱医院B4舱区69床位感染者孙先生,核酸转阴,迎来了出院的日子。一大早,他就向护士长林彩霞提出申请:“能不能留下继续当志愿者。”根据防疫政策,申请未获批。但孙先生通过积分,获得了一张“疫情防控志愿者证书”。他计划,等集中隔离结束后,继续以志愿者身份,与“大白”们并肩作战,助力泉州抗疫工作。

“火围山”方舱医院位于泉州海峡体育中心,于3月18日开始设计筹备。24小时内,福建省立医院的专家团队,总结武汉方舱医院救治经验,就场馆改造、运行流程、院感防控、医疗救治等提出指导意见,并编制完成《泉州“火围山”方舱医院医疗救治管理手册》。48小时后,这个被划分为A1、A2、A3、B4、B5五个舱区,设有1000余张床位的方舱医院建成投用,由泉州市第一医院全面覆盖管理。

3月23日晚,作为无症状感染者,孙先生入住“火围山”方舱医院,尽管这里收治的都是轻症与无症状感染者,但他却感受到了气氛略显压抑。由于收治患者众多,保洁等工作人员一时顾不过来,舱内生活环境也不尽如人意。

“舱友”们的精神状态,让“大白”们很揪心。

“对于轻症与无症状感染者而言,除了接受中西医相结合的药物治疗外,通过适当的运动提高免疫力、缓解焦虑情绪、保持身心愉悦也很重要。”泉州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何约明,负责“火围山”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这也是新冠肺炎最新诊疗方案的要求。”

如何让“舱友”们“动”起来?党员先锋来引领。

甫一入驻“火围山”,泉州市第一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大白”们合计:能不能成立一支党群先锋志愿者服务队,让“舱友”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同时,缓解心理焦虑,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3月24日晚,“火围山”的“舱友”们收到了一纸特殊的征集令:从今天开始,您将成为这里的一名“短期住民”。希望您放松心情,我们将同您一起和威胁我们的病毒作斗争。为了一起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可爱的“大白”们诚挚地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团队。

“大白”们组建了两个微信群:生活委员群,负责协助分发餐食,参与日常保洁、生活服务等工作;组织委员群,策划、动员“舱友”们开展室内有氧运动。

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来自泉州市第一医院重症学科的护士邱珊妮,精心设计了一套积分制,积分满10分,可兑换小礼物;积分满20分,可开具“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证明”;积分满40分,出院时能领到志愿者证书,今后还能享有泉州市第一医院就诊绿色通道和体检折扣。

当天晚上,就有80多名“舱友”扫码进群,成了“火围山”的志愿者。目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已达到100多名。孙先生也在这天晚上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了他所在舱区的“生活委员”。

“火围山”“动”起来了

一纸征集令,让“火围山”“动”了起来。

“备一些扫把,扫地。”“今天组织把卫生间冲冲。”“要洗生活区的、卫生间的,带水桶到卫生间集合咯。”第二天早上,志愿者们便忙碌起来,给舱区来了一遍大扫除。

搬桶装水成了志愿者们最大的爱好。一天,工人运来580桶饮用水。按照防疫要求,这些桶装水要先进入缓冲区,再由“大白”们一桶桶搬进污染区,工作量不可谓不大。这时,志愿者们主动请缨。没几分钟,580桶水便被40名“生活委员”搬运一空。意犹未尽的志愿者们纷纷调侃:“还没开始就结束了?”“现在搬水都要靠抢啊!”从这以后,每天都有人在群里“吼”上一句:“今天有水搬吗?”

分发餐食曾是“大白”们最头疼的事情。“常常是B4舱区的‘舱友’吃完了,我们的盒饭还没发到手。”B5舱区26床位感染者苏先生说,“大白”们一餐要推着大型餐车分发1000多份餐食,辛苦可想而知。于是,“生活委员”们通过头脑风暴,想出了“接力”取餐方案:每个舱区分成8个小舱,每个小舱派一个代表,集中取餐,之后再将餐车传递给下一个小舱的代表。原来,分发一顿午餐要一个半小时,如今半个小时就能让所有“舱友”吃上热腾腾的营养套餐了。

小朋友们也成了“火围山”的暖色调。

泉州市第一医院东街院区产科护士长林秋萍负责的病区,有16名小朋友,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6岁。在林秋萍的提议下,“大白”们给孩子们送来了文具、图书。童趣被激活了!孩子们拿起纸笔,天马行空地画了起来。在往后的日子里,林秋萍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孩子们充满暖意的“作业”:“他们把我们身穿防护服的形象画得惟妙惟肖,给自己加油鼓劲时,还把对我们的感谢写在画作上。”

在“火围山”,这样的温情瞬间俯拾皆是:有的舱区跳起了广场舞,有的跳起健身操,有的组织起慢跑队,有文艺青年开起了琵琶弹奏音乐会,有“程序员小哥哥”开发小程序减轻“大白”们日常统计工作负担,还有人当起了“知心姐姐”,为“舱友”们开展心理辅导……

“在科学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志愿服务,既可以让‘舱友’们通过活动筋骨增强体质,也能通过互动,让大家尽快熟悉环境,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排解压力,实现自我价值,对他们康复出院后更好地回归并融入社会也有好处。”何约明说。

在守望相助中,胜利的曙光正在招手。经过精心治疗,“火围山”的“舱友”们陆续康复离开方舱。截至3月31日晚8时,共有132名舱友出院。迎接他们的,是云开“疫”散后,充满希望的新生活。刚刚出舱的孙先生已经开始期待“疫”后生活:“和‘舱友’们一起撸串,一起共赏开元寺樱花,在泉州的蓝天下,不戴口罩,不期而遇。”

image.png

“大白”张贴小朋友画作。

image.png

“舱友”主动帮助核酸采样登记。

image.png

孩子们在“大白”的鞋子上作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