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丨能人回乡 奏响振兴欢歌
2022-11-10
作者: 肖 丹 通讯员 陈美炎 文/图
来源:三明日报

真地村一角

百亩复垦山垅田迎丰收

 

西邻柳塘水库,背倚秀峰亭,依山而建的房屋串珠成链,街道两旁黄红相间的美人蕉花开正艳,山垅里百亩复垦田已颗粒归仓,山间金柑大棚里果实累累……11月7日上午,走进尤溪县管前镇真地村,眼前如诗如画,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一批能人回乡,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合奏曲。

近年来,真地村向上争取资金600多万元,以“四点一线一面一馆”改造为抓手,实施安萍仿生灌溉渠、村庄入口功能区、上洋生态田园等项目建设,通过节点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拓展村庄功能。同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门前三包”等活动,引导全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2019年以来,真地村相继获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现在,路宽了,水清了,生活环境越变越好,我们住着很舒心。”闲暇时,村民卓媛媛都会带着孩子在村里的休闲栈道散步。

真地村距离集镇仅4公里,共312户1326人,以发展农业为主。目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439亩,林地面积8838亩。其中,金柑是村里的主要增收产业,种植面积达1250亩。

“最近,忙着除草等管护工作。等到11月金柑开市后,就可以采摘了,最多时一天用工量能达40人。”老虎垅金柑家庭农场负责人王作炳说。

2014年,王作炳投入2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36亩金柑大棚,配备了保温、滴灌设备和太阳能杀虫灯等。基地位于梅花桥水库边上,受水库雾气滋润,这里生长的金柑多汁多水。因种植效益不错,今年,他拓展规模,又新建了20多亩金柑大棚。

“全村年产金柑五六十万斤,今年新培育了一位金柑种植户王业樟,种植面积达10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圣淼说。去年,村里还新建了5座烤烟房,眼下正在流转土地,鼓励村民种烟叶,以增加收益。

看到村里的种植业发展得越发有奔头,2020年,退役军人王作贤也回村流转了上百亩土地,种上了莲子。今年,顺应市场行情,他又种起了槟榔芋。

尤溪县新大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为“90后”村民王述晟组织成立,现有社员15人。多年来,合作社产值已超300万元,拥有旋耕机、挖掘机等农用机械,价值达200多万元。

今年3月,合作社流转了百亩山垅田。通过“认筹一亩田·唤醒抛荒地”志愿活动,抛荒地被全县15家单位认筹,并于6月份种下水稻。“9月底水稻丰收,认筹单位组织一起到田里开展秋收活动。高山区种出的米口感好,大家都很喜欢。”王述晟说。

能人陆续回乡创业,除了金柑,还种槟榔芋100亩、生姜150亩、莲子50亩,带动100多位村民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去年,村财收入20多万元。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发展,村里正在筹备乡村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以老虎垅金柑大棚为核心,打造一个金柑小镇,占地面积约100多亩。项目包含有机金柑种植示范区、金柑生产采摘体验区、金柑产学研合作基地、金柑特色馆和度假山庄等。

“今年5月,在管前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以闽台合作方式,推动金柑小镇项目建设。眼下,正处于项目前期规划阶段。”王圣淼说。此外,真地村还积极贯彻上级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着力实施公路沿线环境提升、文化教育研学基地建设和中心农业文化主题园等工程建设,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阵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