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学校用餐
●本报尤溪记者站 肖 丹 文/图
自2021年秋季开始,尤溪七中面向初中部学生推行工作日“2+N”课程模式,让课后延时服务成为学生的“趣时光”。同时,学校营养餐的设置,让学生们学得开心的同时,还能吃得放心——
学生的“趣时光”
尤溪七中是一所完全中学,以寄宿制为主,其中,初中部学生有1600多名。
针对初中部学生,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推行“5+2”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2小时,通过“面对面、一对一”方式,辅导学生解决课业难题,并在周六上午开展体艺课程教学活动。
除了在时间上做“加法”,尤溪七中还从满足学生个人特长需求出发,在质量上做“乘法”。在充分发挥学校功能教室、运动场地等优势基础上,学校陆续投入10多万元,建设了舞蹈实训室,更换或添置了古琴及其他各类体艺器材等。
“除了本校体艺老师参与,我们也积极引进有资质的社会服务人员,去年,县文化馆开设了小腔戏公益课堂。今年有6位志愿者开设了古筝、轮滑、跆拳道、防身术等课程。”尤溪七中副校长卢佳参说。目前,体艺教学活动涵盖了声乐、球类运动、美术等21种特色课程,共54个教学班。通过打造菜单式课后服务体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数学是我的薄弱项。通过每周三下午的专项课业辅导,与老师互动多了,成绩明显提升。而且,我很喜欢上小合唱班的课,老师会教我欣赏名曲,讲解唱歌技巧等。”八年级学生詹曼铃说。
为了有效推动学生在科技创新、体育、艺术等方面全面发展,尤溪七中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管理工作小组,对每一节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进行跟踪、督查、反馈,确保服务质量。今年上半年,学校还组织开展了2场学生阶段成果汇报会,邀请家长充当评委,通过家校互动共助学生成长。
“去年,我儿子报名参加了足球课程,不仅提升了体质,也缓解了学习压力。课后的薄弱科目辅导,更是减轻了我们家长辅导作业的负担。”家长蔡爱玲说。学校开办的课后延时服务效果好,很有意义。
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56所中小学都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参与率达100%。
把好一日三餐“营养关”
10月20日上午,临近午餐时刻,食堂内飘出阵阵饭菜香。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校园内一片欢腾,学生们涌进了食堂。
“今天吃炒白菜、西红柿炒蛋、红烧猪肉和海带汤,三菜一汤,菜式每天都不一样。”尤溪七中食堂内,八年级学生张天雨正津津有味地用餐。“我三餐都在食堂吃,一天花费17元左右,好吃还实惠。”
2018年5月,尤溪县被列为全省营养改善计划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统一采购、集中配送、协同监管”试点县。以此为契机,县里建立学生营养餐服务平台,实现食材采购有账可查、饮食营养科学、厨房操作明厨亮灶,有效破解了相关监管难题,确保专项补助资金全额用于学生,让学生安全享受营养配餐。
2019年秋,尤溪七中初中部开展校园营养餐服务。由学校负责确定每餐学生人数,再通过平台下发订单。每天清晨6点半前,平台统一配送食材至学校。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每个月补助1000元,接入学生营养餐服务平台后,不仅减去了学校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压力,也省掉了采购、进货等琐碎环节。这样,学校就更有精力去验收品质和数量。同时,通过严格落实陪餐制,及时反馈菜品,微调食谱,加强对食堂的管理、监督。”尤溪七中副校长林发鑫负责分管营养餐工作。
尤溪绿生商贸有限公司承担了采购、配送任务。目前,公司在全县设置了60多个网点,10条送餐线路,日服务用餐约2万余人次。
像尤溪七中这样接入学生营养餐服务平台,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协同监管”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配送方式,今年春季已在全县33所寄宿制学校铺开,其中,享受每年1000元营养餐补助寄宿生达5045人,涉及营养改善经费每年约5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