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丨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曲子越唱越响
2022-11-28
作者: 高建进 通讯员 吴振湖
来源:光明日报

11月21日,虽然马上就到小雪节气,刚刚获评2022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的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却一点寒意都没有。随着天上高悬的暖阳,村里各个项目也在热火朝天地赶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石头缝隙控制小点,这样才美观!”陈名森原本是个包工头,看到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于2015年返村发展,因为是建筑业的“行家”,村“两委”就聘他管理村里的基建项目。“这个‘望桂民宿’是由村委会建设、合作社运营的民宿,开办以来效益一直不错。前阵子请了专家设计,进行节点改造,让住客开窗见景。”陈名森边走边介绍到。

在村党组织带领下,近年来,半山村深入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清产核资后,按照“量化到户、折股到人”的原则,对土地承包经营、集体土地等6类资源进行确权,村里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目前,全村发放股权证239本,确权1051股。

“我们还可以用股权进行质押贷款嘞!”说话间,来到河边的一片5亩左右的开阔地,看着地里一个个隆起的土堆,陈名森用手轻轻扒开裂缝,马上露出一团“黑疙瘩”。陈名森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黑疙瘩”可是个宝贝,学名叫茯苓,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一般采用松树兜栽培,管理成本较高,不易规模化。今年,他和几个村干部自掏腰包,投入5万多元搞段木实验,采用松树段木集中覆土栽培,眼看长势不错,准备成功后带领更多村民参与规模化栽培,以后进行产业化发展。

随着半山村区域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不断整合,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半山三诚文化旅游区的辐射带动,坐竹排、观鹭鸟等精品旅游项目不断走红,城乡融合不断走向深入,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近5年来,半山村累计接待140余万游客,村财年均增收4.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从不足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37.9万元,原先的“垃圾村”“赌博村”“薄弱村”,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文明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庄……村民也实现“家门口”就业,全村外出人口从最多时860人减少到如今的50余人。

“总想对你表白……自信自强的中国人,踔厉奋发踏上新征程……”在由清代古民居改造的“新知青艺术公社”里,周青、洪纬夫妇正指导这支由村里的修车工、光饼匠等组成的“农民乐队”。

周青、洪纬夫妇是来自浙江的青年艺术家,周青擅长民族舞蹈、洪纬是个二胡演奏家,两年前被半山村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所吸引,成为这里的“新村民”,在此创办起“新知青艺术公社”,为全国各地热爱乡村的艺术家和高校师生提供落脚点。

“新知青艺术公社以‘自发’‘共建’的形式,感召五湖四海热爱乡村的有志青年,通过影视、音乐、舞蹈、手作等形式,投身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周青说,两年来,新知青艺社吸引1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志愿者30余人,3-7天的短期志愿者700余人,目前常驻的也有7个人。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大大小小的活动30多场次。

这些“新村民”的加入,给村里带来不少新变化。不仅热热闹闹地办起了“农民乐队”,大妈们的广场舞加入了艺术舞蹈元素,孩子们每逢周末都可以来上免费的美育课,村里还出了很多网红村民……

“这里环境优越、民风淳朴、生活富裕,非常宜居宜业,也给了我们很多创作灵感。”洪纬说,在这里创作了《风筝误》《游山恋》等许多乡村题材的好作品,就连之前反对他们进乡村的丈母娘也到这里跟他们共同生活。

夜幕降临,乐队欢快的乐声悠悠响起,矫健的舞步踏着轻快的节奏……

田畴飘香,渔歌唱晚。村集体收入、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