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乱的冬天》获2020年省工艺美术创意创新大赛铜奖。
《“疫”路平安》获2022年福建省工艺礼品及手工艺精品展金奖。
王建忠
竹花器
●本报尤溪记者站 吴振湖 文/图
省人社厅11月24日发布公示,福建省2022年拟建设6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王建忠技能大师工作室位列其中。
12月2日,来到尤溪县西城镇光林村光林路,一段幽静的石板路通往尤溪县玉竹工艺品有限公司,王建忠技能大师工作室就在这里。
说是公司,其实更像是作坊,这里只有王建忠、王绍贡师徒俩。作坊里堆满了各种形状的竹根、竹梢、竹筒、竹片,还有刻刀、木工锯、加热炉等各色工具,师徒俩成天在这里捣鼓,一刻也不得闲。
绍兴竹雕尤溪开花
传统竹雕刻技艺,于今年3月列入第七批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王建忠祖籍浙江绍兴,是传统竹雕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这技艺起源于清嘉庆年间,祖上王阿林精于竹雕刻,尤其擅长圆雕。清末,因战乱,王家在绍兴的田产被毁,王建忠祖父王德兴迁至尤溪县安家落户,祖传技艺也带到了尤溪。
王建忠打小就喜欢画画和手工,父亲王金发虽然没有专门从事雕刻行业,但业余时间也雕雕刻刻,王建忠从小就耳濡目染。1989年6月,王建忠高中毕业,就在父亲指导下学习传统竹雕技艺,2004年创办奇根工艺雕刻部,尝试个人工艺创作。2005年开始专职从事竹山废弃物竹根工艺品的创意设计与制作,逐渐在省内外竹工艺品界崭露头角,2006年他的竹雕作品《和谐系列——聆听》在第一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铜奖、2007年《竹根制品系列》在中国广州国际竹藤产业博览会上斩获金奖。
2009年他开始涉足竹根禅茶文化产品设计,探索将竹根自然形态与器型、雕刻工艺相结合。2012年注册弘馨竹艺厂,开发小茎竹产品,开始设计竹花器。2018年注册尤溪县玉竹工艺品有限公司,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相关文创产品。
王建忠勤奋学习各种工艺知识,参加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省首届工艺雕刻高级研修班、省文联青年人才高级研修班和省乡土造型艺术青年人才高级研修班等学习深造。2016年至2019年间还到江南大学工艺设计专业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
不断修炼学习,与许多匠人交友取经,王建忠的创作渐入佳境,2013年开始年年获得大奖。作品《竹根雕茶道组合》获得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中国竹业博览会金奖、《竹根雕》在第九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上获金奖、《江南风情》获上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优秀作品金奖……
竹山废料雕成产业
王建忠潜心竹雕,颇有心得。
“完成一件传统竹雕刻作品大致包含八个步骤,第一步是取料,砍5年左右老竹子,据需要切成段,或挖取一个砍伐后的竹根,清洗干净。”王建忠介绍起竹雕步骤。然后是蒸煮,把竹子、竹根放锅里煮24小时,煮去糖分,防虫防蛀;第三步是烘干或晾干;第四步画稿,用碳笔在竹子上画出要雕刻的图案,确定雕刻内容;接下去依次是打坯、修光、磨光、上油。
王建忠认真研究竹材料和竹文化,从材料选择、造型设计、刀法运用等方面都与日常生活需求紧密结合,对竹材的运用灵活多元,作品广泛被市场接受。
“主动地接纳当代主流文化,并与当代生产技术、设计思想与生活美学产生积极的互动,王建忠在竹雕上创新实践,是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的。”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晓戈这么评价他的创作。
艺术、产业融合,王建忠不断探索。
“我的用料就是竹根、竹梢、小茎竹等竹山废弃物,品相好点的用来做产品,不太好的就用来搞艺术。”王建忠不无调侃地说,“今年的产品主要是竹制花器,产量和销量都很稳定,年产值大约180万元。”他们还开发生产茶器、香器、文玩等产品,目前正在与杭州一家大型实业公司商洽“产业+工艺品联合发展”相关事宜。
匠心独运传承文化
“作品《凌乱的冬天》为纪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作,以口罩为主题,表达对广大抗疫工作者的敬意。”王建忠说,这个作品获得2020年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创新大赛铜奖,今年8月同样以抗疫为主题的作品《“疫”路平安》荣获福建省工艺礼品及手工艺精品展金奖。
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王建忠雕刻作品的一大特色,朱子文化、孝道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等都在他的刻刀下栩栩如生。
圆雕、平雕、浮雕、镂空等雕刻技艺,王建忠都熟练掌握。尤其擅长以写实与写意并用的雕刻手法,将一些被旁人视为废料的竹根、竹梢雕刻成精美的竹制摆件,化“废材”为“神奇”。他的许多获奖作品还被各展馆收藏。
经过多年的努力,王建忠获得国家工艺品雕刻一级技师资格、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三明市工艺美术大师、尤溪工匠等荣誉称号。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慕名找他学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目前已带徒10多人,其中徒弟曾彬获工艺美术师职称,2021年参加三明市级优秀项目创业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徒弟胡玉潭获工艺美术师职称,获评三明市青年工匠荣誉称号……
王建忠不仅热心接待各种研学团队,还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非遗文创大赛。“接下去,将打造好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好工作室交流、传承的平台作用,致力做好传统竹雕技艺的宣传教育,在校园、社会寻找更多竹工艺爱好者、好苗子加以培养,让传统技艺发扬光大。”王建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