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新风扑面来
2023-01-16
作者:佚名
来源:敦煌市委宣传部

近年来,敦煌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从强化宣传、培育典型、示范带动等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

强化宣传 唱响文明新风

“现在村里的红白事风气真是好太多了,不用愁着怎么摆各种宴席,怎么随份子钱……”陈健是敦煌市转渠口镇盐茶村九组村民,他的父亲去世办丧事时,他带头简办新办,主动向盐茶村委会上报了宴请宾客名单,尽量少地通知亲朋好友。“如今我们村办理婚丧事宜不再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也减少了”,说起村里文明新风盛行,村民们也赞不绝口。

在去年清明节前夕,敦煌市民政局、敦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7家单位联合发出文明祭祀倡议,大力倡导绿色祭祀、厚养薄葬、真诚孝行等文明理念,并号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通过敬献鲜花、种植树苗、诵读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自觉抵制封建迷信行为,坚决反对丧葬祭祀陋习。同时,积极推出清明云祭祀活动,让追思跨越时空,百余名市民群众通过线上参与祭祀活动,寄托哀思。

敦煌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围绕“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乡村大喇叭、宣传专栏、专题讲座、悬挂横幅、发放材料等线下方式,大力宣传普及移风易俗新风尚、新理念。利用敦煌文明网、“文明敦煌”公众号、“文明敦煌”抖音、“掌上敦煌”等线上平台转载刊播移风易俗公益广告、典型做法等内容3万余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1200余场次,让文明新风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培树典型 弘扬文明新风

“二墩村、有村规、家家户户都来传;新农村、发展快、文明种树要勤快;树典型、立标杆、初心使命不忘怀……”这是敦煌市阳关镇二墩村村规民约的内容。近年来,敦煌市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村民自治的切入点,全市8个农村镇、56个行政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特别是把抵制反对高价彩礼、礼金、宴席等作出具体量化“限高”要求并写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

与此同时,在建立健全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各镇村广泛开展道德“红黑榜”评议与榜示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和警示教育身边人,让村民在“红黑榜”的对比中找到差距,不断增强广大群众“讲文明、守村规、改陋习、树新风”意识。

近年来,敦煌市坚持以典型引领风尚,持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常态化开展文明村、“五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培树活动。截至目前,敦煌市累计培树全国“五好文明家庭”1户、全国“最美家庭”4户、省级“最美家庭”48户、酒泉市级“最美家庭”83户、市级文明村镇18个、县级文明村镇35个、文明家庭14个,评选表彰敦煌市级“五星级文明户”4024户,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示范带动 传播文明新风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领证,我感觉非常的有纪念意义,希望大家都可以用这种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来纪念这特殊的一天。”市民龚志婷说道。在去年的5月20日,敦煌市迎来婚姻登记小高峰,当日登记结婚新人达46对,敦煌市民政局为9对新人举办了婚俗改革在行动集体颁证仪式。市民马静说:“举办集体颁证,也是当下倡导移风易俗、婚俗改革和婚俗新风的一种体现。现场也有很多人见证,有很多人的祝福,我觉得非常好、也非常特别。”

近年来,敦煌市先后制定了《敦煌市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方案》《敦煌市开展“简办红白喜事、厉行勤俭节约”专项行动的通知》《敦煌市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紧盯“关键少数”,全面规范落实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格控制酒席桌数。去年以来,为婚姻登记当事人发放填写642份婚姻登记告知书、婚嫁彩礼报备承诺表以及婚俗改革倡议书。党员领导干部红白事报备68人次,签订婚嫁彩礼报备表435份,累计简办红白喜事120余场次。据了解,由农村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自发组织的敦煌市红白事移风易俗促进会在促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成立以来共简办红白喜事268场,为群众节省开支80余万元,通过降低红白事操办成本,让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真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肖永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