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为期40天的春运圆满落下帷幕。春运期间,尤溪火车站到达旅客近8万人次,出发旅客近8.5万人次。
目送最后一批旅客离开站台,尤溪火车站客运员吴丰稍稍松了一口气:“每年春运都是车站最忙碌的时候,为了保障旅客的出行安全,我也打起了十分的精神。”吴丰出生于1995年,河南许昌人,这是他在尤溪参与春运服务保障的第6年。
吴丰的父亲吴志强今年54岁,现为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机械保温车辆段的一名机械冷藏车乘务员,负责全国各地水果、蔬菜、冻肉制品等货物的承运工作。“我的值乘周期是28天,货到哪里人就到哪里。可能今天在新疆运送瓜果,过几天就在海南运送蔬菜了。”乘务期间,吴志强不仅要保证货物新鲜送达各地,还要在严寒酷暑里做好列车运检、设备保养、行车故障处理等工作。
吴丰的爷爷吴全安退休前曾是郑州铁路职工子弟第三小学的后勤总务人员,一生为铁路服务事业默默奉献。“父亲总和我讲中国铁路的发展史,讲铁路人的奉献精神。在他的影响下,我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作者。没想到,儿子也在我们的影响下加入了铁路行业,对此,我们一家人都觉得特别欣慰。”吴志强自豪地说。
从蒸汽机车到“复兴号”动车组、从排队买票到掌上购票、从纸质车票验证进站到电子客票扫码进站……他们祖孙三代人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跃式发展。
吴志强介绍,20世纪90年代,从郑州到新疆接班要乘坐客车,需花费近40个小时才能到达。现在接班改坐动车,从郑州到新疆只需要不到20个小时,节省了一半的时间。此外,通信也方便了许多,以前没有手机,接车还要特意到站台找调度员询问列车的到达时间,现在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就能知道。
“90年代铁路货车每小时只能跑60公里,现在运行时速可达110公里。原来一星期才能送达的货物,现在仅需3天。”吴志强说。
“自从我成为一名铁路工作者,爸爸和爷爷常常叮嘱我‘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 吴丰谨记长辈的教导,日常工作中,始终把旅客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天气回潮,地板湿滑,为防止旅客赶车不慎摔倒,他总会提早到达站台做好防滑提醒。休息时间,他积极参与站内志愿服务,宣传铁路安全知识,提醒旅客站在黄色安全线内,有序排队候车。
2月12日晚上9点多,吴丰负责进站口验票工作,一对姐妹赶到车站,说她们的母亲在即将到来的动车上,由于身体状态不佳,需要家人到站台接车。吴丰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用对讲机告知同事,并领着她们来到站台。“为保障旅客的人身安全,我们拨打了120,还准备了轮椅将旅客送上了救护车。”吴丰说。
像这样细致服务旅客的事,在吴丰的日常工作中还有很多。有时,面对旅客的不理解,他总说:“学会换位思考,多为旅客考虑,旅客自然会理解你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