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开展“2023年新春招聘会”,为招工求职搭好平台。
春节过后,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各地经济加快复苏,企业用工需求开始旺盛起来。新一年的“求职热”和“抢人大战”开始上演。
用工单位需求旺盛,群众就业选项多。供需两旺,应该各得其所。然而,记者走访了解到,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招工难、部分群众就业难,为何会出现“两难”呢?
企业招工之难
“目前还需要5个普工,才能缓解各条生产线上的压力。”尤溪县某纺织企业负责人詹先生说,虽然春节前后补充了不少“新生力量”,但还存在一定数量的缺口。
跑好开局第一棒,奋力实现“开门红”,全力拼经济,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想快人一步、抢占先机。保证用工需求十分重要。
不少企业,春节前就通过3倍工资、发放一次性返岗补贴或奖励,鼓励员工留厂过年或早日返岗,但由于此前订单减少、产能收缩等多种因素,务工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如今一下子要把产能恢复到疫前水平,一减一增,扩大了企业的用工缺口。
为此,春节前尤溪县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春节连续生产、来闽在尤就业、招工引工,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给予一次性用工服务奖补、一次性稳定就业奖补等,全力支持企业保用工稳生产。春节前后开展“2023年新春招聘会”,把各行业153个工种、2690个岗位梳理出来,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以满足企业用工稳岗、群众求职就业需求。
“我们在人员集中的广场、公园,以及各乡镇圩场,组织相关企业开展招聘活动。”尤溪县人社局副局长肖丽丽说,目前累计开展现场招聘14场次、线上招聘7期,不过只有838人与相关企业达成就职意向。
“招聘职位中不仅有‘前纺主任’这样的管理人员,有满勤奖、餐补,享受社保、有工龄补贴,月工资能达到8000元-10000元;也有文员、细纱落纱工、机台操作员等普通职工,月工资根据上班时间不同,在2200元至8500元不等。”肖丽丽表示,这么低的就业意向让她有些意外,难以缓解企业用工困难也让她有些担忧。
“尤其让人担忧的是,不论是普通工种还是技术工种,35岁以下年轻人的身影凤毛麟角。不仅是我这一家企业,同行业都这样,人才梯队‘青黄不接’现象已十分严重。”詹先生感慨。
年轻人就业之难
“钱多事少离家近”是一直以来求职者的理想,然而理想和现实往往存在差距,且差距还不小。
小刘今年29岁,是家中独子,大学毕业5年,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大学毕业后到深圳闯荡2年,3年前因为母亲生病回到家乡,待业至今。
“这两年准备考个编制,考了两次,但没成功。”小刘说,父母年龄大了,需要照顾,就不准备再出去。也曾想一边就业一边备考,但试过几份工作,不是薪酬不理想就是工作时间太长,最终放弃。
“高不成,低不就”成了一部分年轻人就业难的真实写照。“反正别让我进车间,至少这几年不进。”31岁的小胡,大专毕业,做过餐饮、开过滴滴,他坦言,因为没有相关技术,到工厂上班只能做普工,薪资有限,还没啥晋升空间。去年,他跟几个同学在直播平台上注册了账号,做起直播带货,代销工艺品和土特产品,虽然效益不是很好,但他相信有一天做出“爆款”后就能改变现状。
“年轻人敢闯敢拼,既能生存还可发展是他们比较理想的就业状态。”肖丽丽说,网络主播、电商运营、文案写手等与互联网关联密切的职业,不打卡、不坐班,就业方式比较灵活的就业形态比较受年轻人青睐;一部分年轻人选择自主创业,咖啡店、奶茶店、甜品店等这些新潮门店的店主都是年轻人;还有部分年轻人选择到大城市打拼,毕竟外面的薪酬和学习晋升的机会都更多。
多措并举解“两难”
在位于尤溪县城关镇三奎新城的福建省闽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成衣生产车间,伴随着“哒哒哒”机台声,工人们正忙着验片、分包、搭肩、上领……一件件成衣从生产线上产出。
今年32岁的陈宝琴负责缝肩缝、贴龟背。“计件算工资,我一般一天只上6个小时,随时开始,时间到了就走,算是灵活就业。”陈宝琴笑眯眯地说,原来她是全职妈妈,要负责照看两个上小学的孩子,去年9月听说公司可以不限制上下班时间,就来试试,这样每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工资补贴家用,赚钱顾娃两不误。
“这条线上做得好的每月能拿8000元-11000元。”卫衣组组长胡美金说,“也是因为时间灵活,我们班组从最初的32人扩展到现在的48人,去年第四季度生产了10万件卫衣。”
企业更加灵活的时间安排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从短期来看,企业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加强劳动保障、提高劳动待遇,可以让更多劳动者更加愿意留下来,减少劳动力外流。
“一直以来,我们致力推动各企业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提高劳动保障水平。”肖丽丽说,同时加强对口培训和就业引导,让企业之需和群众之求双向奔赴。而从长远来说,产业升级才是关键。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适应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加速破除阻碍人口流动的壁垒、促进市民化的发展等等,都值得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