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里,学生们在弹奏古筝
小腔戏表演
山庄内樱花绽放
游客体验陶瓷烧制技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2月17日至19日,尤溪县首届非遗文化旅游节在梅仙镇百桂山庄拉开序幕。20余项代表性非遗项目齐聚一堂,赏技艺、听古戏、品香茗……这场由尤溪县非遗保护中心指导,百桂山庄主办的“春意盎然 乐享非遗”的文化大餐,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绽放非遗文化魅力
据了解,百桂山庄创建于2004年,运用尤溪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建成大型榫卯结构仿古民居3座,分别称作“居得轩”“久园”和“怡然居”。其中,“怡然居”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有278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独具风格。
山庄内,尤溪南芹小腔戏剧团与尤溪九曲小腔戏剧团,正轮番上台表演《姜尚斩三妖》《穆杨陈恋》等戏剧节目,引得游客阵阵叫好。
同时,陶器烧制技艺、靛蓝染古法草木染技艺、原木古法压榨山茶籽油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一一亮出各自的绝活,向游客们展示尤溪非遗的独特魅力。
“要先把竹子蒸煮一下,再刮掉表面的青皮,并注意竹子粗细得适合头发穿戴……”在一间古色古香的民居内,只见桌上摆放着竹根、竹片,以及刻刀、木工锯等工具,制作者王建忠正忙着给游客讲解制作竹子发簪的要点。
2022年3月,传统竹雕刻技艺被列入第七批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王建忠是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另一头,“尤溪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顺泥正在指导游客制作茶器。
“我刚试做了一个主人杯。先用大拇指往陶泥中间不停地按捏,直到杯子初步成型,然后再修胚……过程很有趣!我很期待杯子烧制后的样子!”游客余小姐现场体验陶瓷制作后兴奋地说。
搭建舞台,亮出好品牌。现场还设置了尤溪特色农产品展销区,分别展出油茶、桂峰扬信公麦芽糖、板鸭、红酒等产品,并通过邀请游客参与古法榨油等互动体验方式,助力农产品销售。
“我们在山庄内逛了一大圈,体验了很多非遗项目,切身感受到了尤溪非遗文化的魅力!还买了明糖、张记粩花等甜食,都是当地采用传统古法工艺制作的,好吃!”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尤溪举办非遗文化旅游节,来自福州的游客林女士特意约上朋友们来游玩。
让仿古民居焕发新活力
除了展示非遗项目,百桂山庄内还种有桂花、樱花、茶花、梅花等观赏花卉近50种,约5万株,占地面积近200亩。眼下正值春暖花开之际,上万株山樱花竞相绽放,福建农林大学、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慕名而来,身着汉服漫步花海中,留下美美的国风樱花季写真。
“我们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所以看到活动宣传后,特地穿着汉服来这里玩,感觉很有意义。”学生黄心妤说,她和朋友还带上古筝在山庄内演奏,悠扬的古风乐曲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聆听。
百桂山庄基础设施完善,得益于章志和团队的辛苦付出。
2022年4月,经朋友推荐,28岁的章志和到百桂山庄居住了一阵。其间,他被山庄内极具闽中特色的仿古建筑打动了。经过一番考察,他决定让这里的仿古民居焕发新活力。
随即,章志和成立了福建文理百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两位朋友一起入驻山庄,并相继投入近百万元对山庄内的绿植、道路以及民宿内的软硬件设施等进行一番升级改造。
“尤溪有很多优秀的非遗项目,通过走访,我们被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吸引,也遗憾这些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老技艺被遗留在深山鲜为人知。所以,就想借助山庄仿古建筑的特殊性,根据每位非遗传承人的需求,打造一批特色非遗工作室,为项目搭台引流,让效益回归到手艺本身。”章志和说。
目前,尤溪县有80个非遗项目,49名传承人。为促进全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做好非遗大文章,近年来,尤溪县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研学”等新业态,促进非遗传承保护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对于非遗项目,我们不能重申报而轻保护,要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非遗保护机制。所以,得知章志和有推动非遗项目发展的想法,我中心积极与他沟通后,决定在百桂山庄举办这场非遗文化旅游节。”尤溪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蒋玉瑞说。
“这次活动举办效果挺好的,接待游客上万人次,以年轻人和家庭游为主。这让我对山庄接下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结合非遗文化项目,不定期推出亲子游、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仿古民居和非遗项目继续焕发出新活力。”章志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