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丨夜访半山,体验美好乡村生活
2023-06-19
作者:佚名
来源:三明日报

●福建日报记者 马丹凤 本报尤溪记者站 吴振湖

听农民乐队演奏,住古民居改造的民宿,和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谈天说地……初夏的夜晚,记者在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体验到独特而美好的乡村夜生活。

半山村距尤溪县城10公里,半山大桥建成前,只有一条土路连通外界。过去,村里没人关心环境,垃圾遍地,打架斗殴、聚众赌博也时有发生。村集体还欠债30多万元。2015年,原空军某雷达旅旅长林上斗退休回到半山村探亲,家乡的落后景象让他“坐不住了”。2015年6月,林上斗在村级组织换届中全票当选半山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他带领全体村民把半山村从遭人嫌弃的“赌博村”“垃圾村”,建设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

如今的半山村,村民安居乐业,还吸引不少游客、艺术家、高校师生慕名而来,共享美好乡村生活。

弦动歌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晚上7点刚过,一栋古民居改建的“政治生活馆”成为半山村最热闹的地方。

正堂前的空地上,红色高脚塑料凳摆两排,电子琴、手风琴、中阮、二胡、笛子的演奏者各居其位,主唱是五女两男组成的中老年合唱队,他们当晚的练习曲目是《十送红军》。一个多小时后,大家都对练习成果感到满意,并特意调整队形,拍下一段视频准备发到抖音账号去。

拉二胡的肖方栋今年67岁,是现场年龄最大的乐手。以前,他晚饭后要么打牌,要么早早休息。“虽然爱好乐器,但当时没人组织活动。”他指指身后正在排练的队员和隔壁亮着灯的新知青艺社,“现在我们有组织、有场地、有‘村晚’等舞台,新知青艺社里的专家还经常到周边的书京堡等景点去演奏、拍视频。唱歌不比打牌好?”肖方栋反问记者。

肖方栋所在的山汶潭农民乐队,由半山、汶潭、经通、梅仙、南洋等5个村的村民自发组建。大多数时候,他们是农民、木工、摩托车维修员、光饼摊主、家庭主妇等;弦动歌起,他们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畅快人”;在“村晚”、庙会、民间庆典的舞台上,游客的镜头前,抖音短视频里,他们是“有人看”“被关注”“有获得感”的人。

2015年,汶潭村的林祥关牵头提议举办汶潭村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乐队初具雏形。2017年,以半山村为主导,通演村、汶潭村组建通汶联村党总支。2019年半山大桥通车,3个村子形成了6分钟生活圈。“几个村党组织联建,道路通了,人心也连通了。我们的乐队越来越壮大。”队长林祥关说,“2019年,阿斗(林上斗)书记拨给乐队5万元购买设备,并提供训练场地,乐队正式成立。现在有近20人,大家只要有空就聚起来吹拉弹唱一番。”

“现在来到半山村,歌声乐声河对岸都能听到。”主唱之一的赖少燕55岁,是梅仙村人,以往常来半山村走亲戚。排练这晚,她穿着鲜亮的红色衣服,精神抖擞。

不只乐队成员夜生活精彩。“现在,村里很多人有唱唱跳跳的爱好,一到晚上,到处是音乐声,很热闹。”一位村民说。

“要驻扎在这里、

要生长在这里”

农民乐队排练点隔壁,新知青艺社灯火未熄。这里聚集了一批来自天南海北、致力于“艺术点亮乡村”的年轻人。

这群年轻人的聚集要从三年前说起。2020年,二胡演奏家洪纬和青年舞蹈家周青被半山村的古民居和淳朴民风吸引,从杭州来到半山村,成立新知青艺社,开展影视、音乐、舞蹈等艺术创作。2021年,他们在半山村古民居拍摄制作的舞蹈视频作品《风筝误》,累计浏览量超2000万次。

三年来,新知青艺社进一步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娱生活。艺术创作之余,他们用新思想、新技能培养新型农民,为村民开展短视频制作、抖音直播培训,为农民乐队提供专业指导。2021年“五一”期间,他们举办了连续5天的“灵秀半山”主题水上舞台晚会,让村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登上了同一个舞台,也“引爆”了半山村,其间村民仅摆摊收入就达10多万元。

三年来,新知青艺社在半山村和外面的年轻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以这个“年轻人在乡村的第二家园”为支点,已有2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青年艺术家,陆续来到半山村开展艺术文明振兴乡村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常驻半山村的青年志愿者有10名。

近日,这里来了两位新客。1999年出生的王哲宇请假从杭州赶来。他在直播间关注这群致力于“用艺术点亮乡村”的年轻人很久了,要亲眼看看他们真实的生活。刚刚完成毕业答辩的“00后”杨奕是第二次来,这回她打算留下做长期的志愿者。“没想过具体要在这里待多久,但我一来就觉得,要驻扎在这里、要生长在这里。”这两天,她已经学会了做奶茶,可以在艺社旁边的奶茶店帮忙了。

三年来,这些外来的年轻人在半山村孩子们心中,掀起阵阵波纹。

聊天中,志愿者王浩冉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一个多月前村里孩子们为他和女友——同为新知青艺社志愿者的白小玲策划筹备的“求婚仪式”:野花花瓣在草地上摆出心形和主角名字,粉紫色抹布做成捧花,暖黄灯串装饰着绿树,连求婚戒指都备好—— 一个粉红色冰激凌筒形状的塑料戒指。

周末,这里会开设美育课程,城里的小孩报名来学,村里小孩免费学习。“他们以前很少接触美术。这一两年下来,我们通过作品和颜料使用情况发现他们的色彩感有很大进步,画里是乡村孩子特有的野性和灵气。”白小玲说。

每次有新的小伙伴过来,都会主动到志愿者们跟前做自我介绍。“孩子们非常有规矩。”老王说,“有时我们忙,他们就自己在一边画画,画完自觉让物归原位,也不会搞花桌子。城里小朋友来研学,他们还会帮忙带队、组织。”

“放心住,村里提倡

‘三诚’文化”

和新知青艺社里的年轻人聊完,记者来到村口的望桂民宿。

民宿店长黄艳红是河对岸汶潭村的女儿,在县城有房,在半山村工作,过着“晚上住在城里,白天回村工作”的“反向务工”生活。“我能回来工作,得感谢阿斗书记把半山村、汶潭村发展得很好。”黄艳红说。

2015年6月,林上斗全票当选半山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以“党建引领、文化铸魂、机制创新”,带领半山村从落后脏乱的“垃圾村”一步步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一个人改变不了一个村子。改变,靠的是党组织,是文化、机制的力量。”林上斗说。

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林上斗推荐了一批人品端正、才干服众的党员干部充实村领导班子,组建起一支“低得下头、弯得下腰、动得了手”的先锋模范队伍。整治村里人居环境时,他号召党员干部带头打扫卫生。到现在,他还保留着早上起床后先扫一遍半山大桥的习惯。近年来,村民大会、居民夜谈会、十二生肖议事亭等制度和设施,也在半山村“两委”的引领下真正发挥了“村里的事村民议”“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作用。

基层党建的力量不只改变了半山村。2017年通汶联村党总支成立后,林上斗当选为通汶联村党总支书记、半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半山村、通演村、汶潭村开始携手发展。如今,汶潭村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帽,通演村顺利通过省级美丽乡村验收。

2018年半山村望桂民宿开业后,黄艳红受林上斗书记邀请来这里工作。一个月后,她在民宿空房间放上矿泉水、泡面和二维码,半山村第一家“无人值守小铺”开业了。现在,半山村已有8家“无人值守小铺”,时鲜果蔬、零食品料、多肉盆栽……商品越来越多。

“你放心,民宿的商品不会因为是在景区就涨价;晚上一个人走夜路、住宿也安全;来旅游丢了东西,村里人捡到会想办法还给你,不要答谢。为什么?阿斗书记提倡‘三诚’文化。”黄艳红说。

“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诚心相待”,林上斗认为这“三诚”是半山村引得来人、留得住人、办得成事的关键。

黄艳红管理的望桂民宿生意不错,今年“五一”期间收入7000多元。这家民宿是半山村探索“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无产变有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耕地、宅基地、林地、古民居等资源的缩影。

望桂民宿由一座古民居改建,房主以老房子入股,按房主占股30%,合作社占股70%模式分配。“古民居多是祖屋,一栋老房子能和大半个村的人沾上关系,产权复杂,很难活化利用。”半山村村委会副主任林昭晖说。通过完善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折股量化3项制度完成确权,创新闲置宅基地利用模式,引导村民将闲置老宅流转回村集体,通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实现经营权市场化运作……半山村的一栋栋古民居,正在制度改革中焕发新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