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来自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红星屹立乡村中,茶香萦绕尤溪兴”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队走进福建尤溪红茶科技小院。他们置身茶园,将理论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利用自身所学探讨茶园环境改良方案、弘扬茶文化精髓,在基层一线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今天的圆桌畅聊,让我们来聆听大学生们与尤溪茶的故事。
在劳动实践中收获成长
●福建农林大学 张梦雪
清晨,阳光从东边升起,我们就踏上了采茶之路。在采茶师傅的教导下,我用食指抵住茶叶下方,用力往上一掰,一片新鲜的茶叶就采摘完毕了。顶着烈日辛勤劳作,这样的体验对我来说辛苦而又充满意义。
夜晚,我们来到光兴茶叶工厂,进行了制茶体验并且直播宣传制茶过程。绿茶的制作工艺分杀青、揉捻和烘干三个步骤。这一过程中,我们既是制作绿茶的实践队队员,也是宣传绿茶制作过程的主播。随着电炒锅加热完毕,我开始制作绿茶。首先是杀青,为了让茶叶的水分蒸发,需要不断地翻炒茶叶,让温度维持在246-260℃之间,当茶叶的叶子蜷缩在一起时,杀青就完成了。其次是揉捻,要先轻后重,朝同一个方向进行,是为了破坏茶叶的细胞壁,让茶汁溢出,茶味散发出来。最后是烘干,将茶叶不断翻动,让茶叶中的水分充分挥发,直至手撵茶叶可以变成粉末,绿茶的制作就完成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科技带动当地茶叶文化、产品的宣传,都是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可以做的事。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我对今后如何运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助力乡村振兴,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在实践中留下青春印记
●福建农林大学 黄泽凯
在茶园采集土壤气体的过程,我对土壤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农技人员的带领下,我走进茶田,用仪器测量土壤中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研究其含量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深刻意识到土壤不仅是茶树生存和茶叶品质形成的基石,更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土壤、关注土壤质量,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茶叶加工的艺术性和技巧性,我对手工制茶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制茶师傅们对每一道工序的熟练操作和精心把握,都是制作出优质茶叶的关键,这也让我对传统的茶文化持有更加崇敬的态度。
这次难得的实践让我对茶文化、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会珍惜这样的宝贵经历贯穿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让劳动奉献成为青春底色
●福建农林大学 林 韵
在绿意盎然的茶园里,通过介绍,我了解到茶叶生长、采摘和制作过程,亲身感受到炎炎烈日下采茶的艰辛。体验一上午,我就汗流浃背,更不要说茶农们每天都得顶着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但他们依旧坚守岗位,精心管护这片茶园。身为大学生,我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积极投入社会实践,体会劳动的辛苦与不易,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来到制茶车间里亲手炒制一捧绿茶,我不仅学习到茶叶制作工序的细致,更深刻感悟到茶农制茶的工匠精神。这让我更加坚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的决心,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茶、进一步传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此外,我们还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因地制宜对茶园空气、土壤进行了抽样检测,探究不同肥料的实施对茶园土壤的影响,借助专业知识,帮助茶农解决生产问题,提升茶叶质量,助推科技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