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绍金(左一)在介绍食用菌
7月14日,走进尤溪县桂峰金盛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菇房,工人们正忙着将香菇从菌棒上采摘下来上市。
“上一周忙着接菌种,菌种是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的‘申香1504’,它出菇整齐、菌龄短,口感也符合现在的市场需求。我们是对10多个新品种进行试种后,才选中了‘申香1504’。”公司董事长蔡绍金今年71岁,是一名老技术员,做过菇农,贩过香菇,还曾是洋中镇食用菌办负责人,2017年11月创办了金盛园公司。
公司占地50多亩,已发展成为集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和出菇于一体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企业,配备自动化、标准化生产设施设备,成为带动尤溪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今年5月11日,金盛园公司总经理蔡盛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考察对接“香菇新品种‘申香1504’设施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该项目重点围绕“香菇新品种‘申香1504’标准化制棒、环控出菇管理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等内容展开研发,以实现香菇设施温控高效栽培。
良种是食用菌产业的基石。从2016年开始至今,尤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先后引进“申香215”“申香1513”等香菇新品种,并在金盛园公司建立县食用菌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设施温控栽培示范。通过沪明合作,金盛园在香菇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配套等方面,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进一步发挥上海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稳步推进香菇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基地建设。
“2016年时,我受邀参加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举办的高研班培训。班上的学员们现在经常在微信群里相互交流技术经验和成果,这对我很有帮助。”蔡绍金说。
去年12月,经上海市杨浦区商贸集团牵线搭桥,尤溪县再次携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从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实施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其中,“申香1504”设施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的实施,对深化沪明合作,促进尤溪香菇产业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利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种源,我县通过采用本地先进的制种技术,为菇农提供了优良菌种。目前,这些香菇新品种的良种普及率达到50%以上,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尤溪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站长彭传尧说。
在良种资源推动下,金盛园公司十分注重科技创新与产品研发,先后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用于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目前,通过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发展模式,公司利用基地高海拔优势和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年可栽培香菇、黑木耳、猴头菇等多种珍稀食用菌200多万袋。公司还注册了“香菇佬”“老菇伯”等商标,产品通过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主要销往福州、南平、沙县等周边地区,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3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