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丨从福州门到尤溪洲——尤溪的文化突围
2023-08-11
作者:蔡建境
来源:三明日报

沈福门

福州尤溪洲

沈福门码头

尤溪人都知道福州有个“尤溪洲”,福州人却不一定知道尤溪有个“福州门”。那是因为,无论是尤溪的福州门,还是福州的尤溪洲,说到底,都是尤溪人对福州的一种眷念和向往。只有尤溪人才会关注尤溪与福州的关联度。民国《尤溪县志》记载:“湖头溪,西合青印溪。自是转东流,是谓‘云潭’。经玉石、吉 、雍口等溪,至尤溪口,涵会剑津巨流,南入福州。”青印溪与湖头溪都是尤溪上游的重要支流,两溪在洗马洲(今紫阳公园)会合为尤溪,形成尤溪十景之一的“二水明霞”。之后便一路前行,开启了壮美的出境之旅,在尤溪口汇入闽江,最终“南入福州”。其实,“南入福州”的不仅是河流,还有人心。

福州门,亦称沈福门,是尤溪古城的东大门。城门直面洗马洲,站在城门楼上,可以俯瞰“二水明霞”景观,也可远眺紫阳湖,紫阳公园则尽收眼底。沈福门的得名,是因为门前有个沈福门码头。该码头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是尤溪至福州的水运码头。从这里出发,船只可直抵福州。尤溪洲,是闽江流经福州城时,冲积而成的一个江中小岛。宋元以来,尤溪的官商前往福州官务、商务,必在此地靠岸登陆,并经常在这一带聚集,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一个群落。尤溪人来得多了,便被称为尤溪洲。但这个名字是谁起的?福州人?还是尤溪人?我以为,大概率是尤溪人。

尤溪多山,“双峰北耸,二水东注,帷山翼其西,象山揖其南。其他叠嶂层峦,东拱西顾,如象如狮,形状特异。清溪一带,抱县治之后而东注焉。㟏岈盘郁,不可胜纪。”(崇祯《尤溪县志》)对于这山环水绕的形胜之地,尤溪人也颇为自矜:“双峰而外,文、公两山,肖象尤异,若安排布置然。其后笃生大贤,谥亦县验。奇哉!山一至此乎?”(同上)尽管“笃生大贤”,一直是尤溪山水的得意之作,但山高林密、重岩叠嶂,也同样限制了尤溪的发展,缺乏出路的自卑与生俱来。

尤溪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朱熹呱呱坠地便长哭不止。正当家人慌乱之际,有一位算命先生不期而至,家人便请他算了一卦。结果被告知,这孩子乃是“人中之龙”,将来必成大器,小小尤溪恐怕难以奉养,必须远走高飞,并指点迷津,要他离家向北远行,直至不哭乃居。这是一个尤溪人自编的传说,与事实大相径庭。始终让我疑惑的是,尤溪人为什么要编出这样一个故事呢?是为了衬托朱子的伟大,还是对家乡缺乏自信?或许二者兼而有之?但我认为,后者才是核心。因为对生存环境的不信任,潜意识中就会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突围欲望。七岁以后,朱子离开尤溪,后来的成长,似乎也印证了算命先生的预言。也许在尤溪人的潜意识中,朱子是成功突围的典范。

但是,在崇山峻岭之中,该如何突围呢?突围的方向在哪里?在陆路交通十分落后的年代里,从沈福门出发的“沈-福”航道,自然承载起尤溪人政治、经济和文化开拓的神圣使命。作为省城,而且又是尤溪船只可以直达的福州,成了人们最心仪的城市。能在福州拥有一方属于尤溪人自己的净土,哪怕是名义上的,也是远离家乡的尤溪游子们梦寐以求的一种理想。地理位置特殊、尤溪人聚集,又是沈福航道必经之地的尤溪洲,便成了首选之区,当地的尤溪人把它命名为“尤溪洲”,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至少在名义上有了一种归属感。于是,尤溪洲就成了尤溪人心目中实现文化突围的一种标志。而肩负拓荒责任的一方游子,从尤溪的福州门出发,再到福州的尤溪洲,内心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从沈福门出发的航道,一路上在雍口、梅仙、西滨、尤溪口等地,建造了许多渡口和码头,除行船外,各地运送木料的木排,也会从各个码头进入尤溪,经尤溪口进入闽江,再捎往福州。20世纪70年代,雍口还出现了一批妇女捎排工,驾驭着巨大的木排,出没在风波里。当我问及她们参加捎排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时,她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每年春节前,队长允许她们进福州城逛街购物的时候,而不是分红领钱。每一个山里人,都怀揣着一腔城市梦,是那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心灵眺望。

如果从北宋林积科考成功,外出为官开始算起,尤溪文化突围的历史经历了足有一千年。那些带着好奇和梦想向福州进发的,既有普通百姓,也有一代才子,他们既有逃避故乡,突出重山之围的愿望,也有带着文化和才气到大都市一展宏图的壮志。

在我的老家台溪东山,曾流传着这样两个故事。一个发生在明朝末年,当时东山有一位从赣州学成归来的地理先生,在当地颇有名气。一天夜里,他突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发老者前来告诉他,昨天在福州翁氏人家聚集了99位地师,为的是开一个天然状元地,但至今还没有找到那个天然墓穴。你明天赶紧去福州,正好凑成100位。第二天一早,他半信半疑,还是赶往福州。果然有很多地理先生聚集在翁家,正为寻找天然墓穴争论不休。他走向前随手一指道:“不就在这里吗?”主人按他手指的方向开挖,果然找到天然墓穴。他正得意时,先前来的那些地师却纷纷表示,他们也早就知道在那个地方了,只是人太多不想说而已,你一个乡下来的土老帽都看得出来,我们怎么会找不到?修炼不够,第一次进城就被人给耍了,但他毕竟技高一筹,四周观望了一下,说:“还有一个天然墓门,在哪里?你们找出来啊。”结果在座的人都不说话了。第二天早晨,先前来的那些地师都悄无声息地溜走了,一百人,就只剩他一人。他淡定地告诉主人,“天然墓门就在你家池塘底下。”墓顺利修好了。后来翁家的后代果然有一位才俊中了状元,就是大名鼎鼎的翁正春。翁正春曾为朱氏祠堂写过一副对联,很有气派:“当今天子共支脉,昔日文公是我家。”此联似乎又和尤溪有点关联。故事说得有声有色,是真是假,全然无法考证。村里人却津津乐道,无非想告诉后人,我们的家乡虽然地处偏远,祖先却曾到福州这样的大地方一展才干。既表彰前人,又可激励来者。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清末。村里有一个贡生,是蔡氏肇基以来最高功名的获得者,平时颇有几分自傲。一次去福州,与当地人发生口角。为尽快平息纠纷,就自报家门,说“我是尤溪拔贡!”对方倒是知书达理,马上表示非常敬佩,并说晚上要在某酒楼设宴款待,务请光临。等到晚饭时间,到酒楼一看,吓了一跳,上午那人一身行头,竟是进士出身。只好下跪道歉,并乖乖地把单给买了,用尽了所有盘缠,差点回不了家。母亲不止一次给我讲过这个故事,并每每叮嘱: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做人一定要低调谦虚,切不可狂妄自大。

八字桥洪田才子郑居南(1691—1736年),屡试不第。一日,上文笔峰祈梦无成,挥笔题诗一首:“到处文笔高峰间,今夜求梦实无闲。神仙不测凡间事,回去读书中魁元。”回到家,适发族人命案,王县令亲临勘查。向居南问话时,居南竟然禁口,说不出话!要求以笔代答,被视为傲慢,遭罚银圆一铜盆。县令刚走,居南又能说话了。事虽蹊跷,但郑居南不服,赶去福州告状。到了福州,见南台百姓扶老携幼,争先出逃。一问,原来是洪水冲走了马营,官员诬认刁民私宰军马,明日午时将发兵抄斩。第二天,郑居南代为拦路喊冤,率兵的廷官拆读诉状,见是一副对子:“水浸南台,将军何须问马;火焚东鲁,至圣唯恐伤人。”廷官沉吟片刻,下令撤兵,南台百姓因此获救。当然,郑居南的官司也打赢了,退回银圆一铜盆。(摘自《尤溪“首都”八字桥》)这是一起尤溪才子到福州讨公道,顺便打赢人命官司的案例,也是尤溪人出走福州的得意篇章。

民国时期,尤溪军阀,有“闽北王”之称的卢兴邦,也曾试图攻占福州,圆一回真正征服福州的闽王梦。因兵力有限,他想出一条妙计,每天白天从尤溪经闽江向福州发兵,声势浩大,晚上悄悄把这些兵运回尤溪,第二天白天又沿江再向福州发兵。如此往复多日,福州守军大为吃惊,准备献城投降。关键时刻,卢兴邦却下了一道命令,说是破城之日,全军放假三天,目的是为了鼓舞士气。但城中军民得到这一消息后,也是群情激愤,他们知道土匪放假三日意味着什么,于是全城动员,军民一心,誓死抵抗,卢部最终还是未能攻克福州,铩羽而回。后来,有一天,卢兴邦到尤溪口视察,当时尤溪口还属南平管辖。当听说尤溪口码头,每天从过往船只上所征收的税银,高达九箩筐之多时,卢兴邦眼睛一瞪,说了一句十分霸气的话:“既然是尤溪口,怎么能不属于尤溪!”后来,他费尽心思,终于在1947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将尤溪口划归尤溪管辖。卢兴邦的一生,在尤溪和闽江上多有用心,归根结底,还是在为尤溪寻找出路,实现由山向海的突围。这突围,既是地域的,也是文化的。

在管前皇山的七峰山上,有一座石头庵,据说是董公以伞柄为扁担,连同一口铁钟,从福州挑回来的。最初,董公的肉身塑像就安置在这里。董公,是一个地方神。《尤溪县志·仙释》载:“董圣者,学佛得其宗旨,遁迹岩穴,涧饮草茹,与世无争。后入三都皇会沈水堂坐化,遂庙祀焉。”如果说“尤溪洲”是尤溪人走向福州城一种象征的话,那么,“石头庵”就是福州文化走向尤溪深山老林的一次远行。

关于尤溪与福州的传说,肯定不只这些。虽只是一种传说,其事实也大多无法考证,但在民间却广为流传。生活在大山之中的尤溪人,都怀有一个似有似无的都市梦。福州门,既是尤溪走向福州乃至世界的一个起点,也是尤溪人拥抱福州梦的一个自我塑造。尤溪洲,则是尤溪人种在都市里用以催生梦想的一颗种子,是沈福门通往福州码头的一盏航标灯。从福州门到尤溪洲,只不过是千百年来尤溪文化突围的一个缩影。尤溪文化突围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息。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突围将形成一种全新的格局。如今的尤溪,正携带着悠久的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也让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走进尤溪。

“闽海耸文峰产秀,发尼山间气;尤溪昭道体流芳,分泗水余波。”(朱子文化园牌楼对联,明·尤溪县令曹杰然撰)所谓文化突围,其实就是一种既走出去,又引进来的双向交流。闽海产秀,须发尼山之间气;尤溪流芳,要分泗水之余波。奔腾的尤溪河,入闽江,会大海,正是在不断汲取和输出的过程中,做到了川流不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