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大地丰收,三明市尤溪县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挂满了果,林农一边采油茶,一边给油茶林除草。
“这2万棵油茶,可产毛油3000公斤。”尤溪县洋中镇后楼村油茶种植大户林文寿打理着自己的200亩油茶林,看到累累果实,开心地笑了。
尤溪是“中国油茶之乡”,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7.4万亩,约占福建全省10.3%,是全省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2023年与福安一同被确认为“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
“铁杆庄稼”做大做优
“抱子怀胎,老果新茶,同株并茂。”据明嘉靖《尤溪县志》记载,尤溪油茶栽培使用历史已超过500年。在粮油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油茶为尤溪人民提供了养分。
“记得五六岁时,一次外婆来做客,家里没有油,奶奶叫哥哥和我拿着一个酒盏找邻居借茶油。”福建省油茶产业协会会长、福建省尤溪县沈郎食用油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凤翔回忆,那时,茶油尤其“金贵”,借得茶油后,兄弟俩小心翼翼地端回家,生怕弄洒了。
2003年,胡凤翔转行进入油茶行业,他看中的是油茶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油茶价格一直比较高,1亩油茶林就能创收近2000元,是林农增收的重要渠道。油茶林的生态效益也不容小觑。”胡凤翔说。
尤溪县城关镇下村村的油茶科技示范园。
在尤溪,油茶就是这样的“铁杆庄稼”。2008年以来,尤溪县把油茶作为农业的重点特色产业之一加以推进,全县新植油茶林7万多亩,全县油茶林面积增加到27.4万亩;累计完成低产林生态改造8万亩,并结合油茶项目建设建立了一批油茶新植、低改丰产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完成了中央、省、市油茶项目20多个;建立省定油茶采穗圃149亩,良种繁育基地60亩,累计培育优良苗木1600多万株;组建了35个油茶专业合作社,从事油茶种植和茶油销售公司、合作社、农场达197家。
生产布局不断优化
走过尤溪县沈郎食用油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透过观光通道的玻璃窗,压榨、精炼、灌装等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设备一目了然。车间旁矗立着3个巨大的毛油储藏罐,每个储藏罐可存储650吨毛油。
公司展示大厅里,山茶籽油胶囊、茶油酥饼、山茶油护肤套装、月子宝套餐、茶枯粉、山茶花润肤油、口服茶油等多项创新产品让人眼前一亮。“口服茶油是这几年卖得最好的,平均每年销量达到800万元,占总销量的10%左右。”胡凤翔说。
该公司目前已实现6万亩茶林有机管理,同时每年培育省林木种苗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闽43、闽48、闽60等优良种苗200万株。如今,公司已成为集种苗培育、种植、主副产品生产加工、市场培育、产品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的现代化食用油企业。
工人正在晾晒油茶。
这些年,尤溪油茶企业不断兴起,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芳香园(福建)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山茶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企业,生产的野山茶油和以山茶油为主要原料的凝胶糖果,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第四届上海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第三届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润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仅从事山茶籽收购批发、青果加工服务,还建设800立方米冷库提供茶籽冷库储存服务,2020年增加茶油压榨、精炼、灌装生产线,年可加工鲜茶果500吨、干茶籽1000吨,销售茶油60吨以上。
2017年4月,尤溪县被授予“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称号。2022年,尤溪县茶油产量达3500吨,从事油茶产业超5万户,产值达8.5亿元。
“低产高价”仍需破局
今年71岁的林文寿,是尤溪县洋中镇后楼村的油茶种植大户之一。这几天,他正趁着晴好天气给油茶林除草。
30年前,林文寿种了50亩油茶林,此后不断扩繁,如今他的油茶林面积有200多亩。
“去年收获了3000公斤毛油,平均每公斤100元左右,全部通过线下销售。”林文寿说,这些年油价随着“大小年”波动,最高卖过每公斤160元,大部分时候是每公斤120元至150元售出。
林农林文寿在油茶林劳作。
油茶有大小年,大年产量高价格低,小年产量低价格高。
为了稳产,这些年,林文寿为油茶林修了机耕路,每年给油茶林施鸡鸭牛粪、土杂肥等有机肥,同时通过修枝控高防病。“每亩100株,平均每株产果3公斤,我这片林子油茶籽出油率高,20公斤能榨1公斤毛油。”林文寿说,虽然稳产能摆脱大小年的困境,但在高产还有潜力可挖,他希望能解决油茶林缺水问题,让每株油茶产量提高到5公斤。
“人种天养”是目前尤溪县大部分油茶林的现状,相对应的就是低产、无法稳产。为改变现状,尤溪县成立“两茶”(油茶和茶叶)工作领导小组,县林业局设立油茶产业工作站,印发《尤溪县油茶产业发展意见》、制定油茶产业发展考评方案,形成党政领导、干部群众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这些年累计完成低产油茶林改造8.5万亩,培养了3名国家级木本油料工匠、200多名县乡技术人才,累计培训6000多名乡土人才,提升全县油茶种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