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朱氏建安谱》记载的《朱子谱记》
丛书《朱熹的尤溪》
一年一度的新生开笔礼在尤溪朱子文化园举行。(黄春霖 摄)
在八闽文化之旅·第六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中,港澳台师生面向朱熹塑像行拜礼
说到千年古县尤溪,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朱熹。
朱熹出生于尤溪,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集中国理学之大成,把儒学文化推向了又一个高峰,与孔子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北孔南朱”。
因为朱熹,尤溪被后人比作“闽中尼山”,尤溪因朱熹而熠熠生辉。四十多年挖掘、研究、应用朱子文化,“朱子故里”成为尤溪重要的文化名片。
合力挖掘朱子文化
1982年,记载着“朱熹,高宗四年庚戌九月十五日生于南剑州尤溪县”的《紫阳朱氏建安谱》,在梅仙镇乾美村发现,尤溪是朱熹的诞生地成为不争的事实,随后掀起了朱子学术研究热潮,涌现出一批朱子文化研究爱好者。
1988年,尤溪成立“朱熹学术研究会”,首批会员21人。1997年更名为“朱子文化研究会”。2005年,“尤溪县朱子文化研究会”经县政府同意成立,核定事业编制3名,专门从事朱子文化研究开发与对外交流工作。
尤溪县博物馆原馆长、朱子文化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陈长根是朱子文化研究专家,编纂《朱熹诗选365鉴赏》《朱子行迹传》等书籍,累计有上百万字社科研究成果在各级刊物发表。
《朱子行迹传》2007年10月出版发行,全书36万字,为朱子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本“文化寻访攻略”。“编纂这本书前后耗时10年,前期搜集素材上千万字,分类、辨析、梳理、结集,数易其稿,才最终成型。”那时陈长根平均每天伏案工作15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撰写读书笔记。
“做学术来不得半点马虎。”有时为了核实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陈长根要翻阅几本甚至几十本参考资料。朱熹沙洲画八卦的时间各地史料不一。陈长根参照史实,逐年逐月列出相关行迹,并依照当时交通情况进行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绍兴六年(1136年)朱熹7岁时于沙洲画八卦。
为进一步厘清朱熹与尤溪的关系,编纂一本朱熹在尤溪民间的“文化百科全书”,陈长根与吴长树、张德遴、梅松2017年开始着手编纂《朱熹的尤溪》。为了这本书,主编团队自筹30余万元,历时3年多研究、走访、查证,《朱熹的尤溪》编纂完成,内容涵盖童年朱熹、朱熹回尤溪、朱熹诗训、故里风俗、古迹新颜等诸多方面,其中朱熹在尤溪的活动年谱、朱熹多次重返故里等内容均为首次编纂。
张德遴介绍,团队打算对朱子文化经典内容进行精选,编纂通俗易懂的中小学生校本课程和家庭教育书籍,让朱子文化影响更多人。
至今,朱子文化研究会吸引了200余名文化爱好者加入,累计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发行《朱子文化集萃》《朱子格言》《朱熹大辞典》等研究著述20多部。
陈琳2006年考录尤溪县朱子文化研究会,现任三明市闽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据她介绍,目前尤溪正在重新编纂《南溪书院志》,聘请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担任主编,以进一步还原尤溪作为朱子文化之源的历史地位。
留住朱子文化遗存
朱子遗风昌盛四野,朱熹在尤溪留下了许多诗文、墨宝、题联、手迹石刻等。如今,这些珍贵的文物大多存放于朱子文化园内。这些文物都是文博工作者、爱好者抢救保护下来的。
园内,“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这副题有朱熹落款的板联及朱熹手迹“静我神”牌匾,都是陈长根在工作中淘回来的。
1985年,陈长根担任洋中镇文化站站长,听闻镇上有一座老屋正在拆除,门前板联疑为朱熹所题。他赶到现场,发现上联已不知所踪,只在废墟中找到下联——“鱼跃海中天”。
这些废木一时不可能完全清理,陈长根跑到堆放废料的操场,翻了一遍,一无所获。他不死心,又跑回老屋废墟碰运气,最终从废木料堆里挖出上联“鸢飞月窟地”。
20世纪90年代初,尤溪县博物馆接收了县公安局在尤溪口镇收缴的一批走私文物。时任馆长陈长根如获至宝,他仔细分辨,发现“静我神”牌匾疑似朱熹手迹,连忙邀请省文物鉴定组专家前来鉴定。最终,这块牌匾被鉴定为三级文物,收入尤溪县博物馆保存展出。
在尤溪,不少文化爱好者参与朱子文化遗存挖掘保护。尤溪乡贤陈明青是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文物守护人”,他在朱子文化苑中展陈明、清、民国时期的各种匾额、楹联、中堂、照壁、屏风及各类木雕精品近2000件,内容涵盖了朱子理学名言警句、家训家规等。他将其中与朱子理学文化相关的收藏品捐献给尤溪县政府,为朱子诞生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添砖加瓦。
“从古至今,尤溪人民倾力保护朱子文化遗存,这一点除了对文物的搜集、保护外,还能从南溪书院多次重修扩建中看出来。”陈琳说。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邓茂七义军攻入尤溪县城,南溪书院毁于战火,明景泰二年(1450年),尤溪重修扩建南溪书院;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杨毓建以延平通判署尤溪,重修南溪书院,建毓秀亭,纂《南溪书院志》;2013年,尤溪县委、县政府开始全景复原南溪书院,总投资5.2亿元,复原后的南溪书院建筑群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定名为“朱子文化园”……南溪书院已经成为朱子文化的一方圣地。
尤溪将朱子遗存保护和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朱子文化城”。如今,在紫阳公园,十里文化长廊上的大型浮雕、历史诗墙等处处都有朱子文化,被誉为“文化会客厅”;在尤溪火车站文昌广场,汉白玉浮雕展现了朱熹手迹及名言警句,引得游客驻足观看;在尤溪街头,和顺路、紫阳大道等道路命名及路边特色地标建设都融入了朱子文化元素。
让朱子文化绽放新彩
朱子文化宣传周、朱子读书会、“朱子杯”海峡两岸青少年美术书法篆刻现场大赛……丰富多彩的活动,赋予朱子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文化赓续外塑于形、内化于心。
南溪书院内的文公祠,是古代中国唯一的朱子诞辰官方特祭场所。自2007年尤溪恢复祭祀活动后,素有“朝廷尊崇之典”美誉的朱子诞辰祭典,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吸引众多海内外朱子学专家、朱氏宗亲前来寻根。
同时,尤溪大力推进朱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激活朱子文化生命力。依据《朱子家礼》记载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情景剧《朱子礼乐·儒风雅韵》,便是其中的杰作。
“2013年,为使祭祀大典内容更丰富、更有教育意义,许多文艺工作者提出把《朱子家礼》创排成文艺晚会。”今年75岁的周治彬是《朱子礼乐·儒风雅韵》的编剧和总导演。这台情景剧经过近2年的创作和编排,于2015年10月27日在“朱子祭祀大典”上展演,共有通礼、童蒙开笔、成人冠笈、成婚喜礼、礼乐祥和5个部分,此后便成为朱子诞辰祭典的重头戏之一。演出团还曾连续两年走进台湾,为新竹民众和嘉义市大、中、小学生展演,受到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线上线下观众逾10万人次。
2016年,尤溪设立“南溪书院学术奖”,推动朱子学研究深入发展和国际传播,迄今已开展4届,收到海内外学者专著数十部、论文上百篇。
在学术交流活动的带动下,世界朱氏联合会联络处、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中心、中华朱子学会研究基地等相继在尤溪挂牌。朱子与当代中国儒学复兴会、朱子学经贸儒商论坛、海峡两岸书院创新与融合论坛等大型学术研讨会也相继在尤溪举办。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擦亮“朱子名片”。今年以来,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以顺应新媒体传播的主播讲述方式,制作推出《人需为儒》系列短视频,系统介绍朱熹生平故事及朱子理学思想精髓,系列视频已播出76集,累计观看量超500万人次。
知名度高了,前来尤溪参观学习的游客、朱子文化爱好者络绎不绝。
今年7月,八闽文化之旅·第六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学员走进尤溪,港澳台20多所高校的60多名师生追寻朱子足迹,实地感受朱子文化的深厚内涵,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吴玉萍从事朱子文化园讲解工作9年,各种参观活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入职之初,我曾用1年时间了解、研读朱子文化,整理了第一版上万字的讲解词,却始终觉得过于浅显。”吴玉萍说,为了更好地展现朱子文化的精髓、讲好朱熹在尤溪的故事,她特意请教专家学者,挖掘史记资料,并悉心记下游客最感兴趣的问题。在成千上万场讲解中,朱熹在吴玉萍心中的形象越发鲜活,那份最初的讲解词经过上百次修改后,已经成为能够生动讲述朱熹与尤溪故事的讲解范本。
目前,尤溪制定了《朱子文化(尤溪)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并按照规划内容稳步推进朱子文化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同时,打响“朱子故里·闽心尤溪”文旅品牌,以朱子文化塑形铸魂,让其成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