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丨尤溪长流
2023-10-20
作者:佚名
来源:三明日报

●周庆裕

尤溪,是尤溪人的母亲河。尤溪县因水得名,与尤溪这条河流相互成就,进入史册。

尤溪,因水而名,因水而生。早在4000多年前,尤溪两岸就有先民聚居繁衍。唐开元二十九年 (741年),尤溪置县,以县东之水路“尤溪”为名,隶属福州。从此,“林谷之幽深,冈峦之耸翠,川流之澿洄”的古邑有了自己的名字。尤溪一路穿岩凿壁, 主干流经坂面、城关、梅仙、西滨、尤溪口5个乡镇,斜贯县域南北。尤溪流域面积占全县流域总面积的 74%,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8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5条,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小溪沟。小溪沟,在尤溪方言里称 “坑”,尤溪流域内以“坑”为词根的自然村村名高达200多个。村在水畔 ,尤溪流域内以“溪 ”为词根的村名有70多个,以“湖、池、潭、漈”等为词根命名的村庄有60多个。比如,青坑,元代开村时,乡民在溪边种蓝草染布(种蓝草尤溪方言叫种青),因而得名;清溪,以溪水清澈而得名;百丈漈,因村边有飞瀑百丈余而得名。这些水汽淋漓的村名,无一不昭示着自古以来尤溪乡民逐水而居、依水而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循着这句名言,生出“邑不在大,有河则城”的说法。城市选址于河流沿岸, 是一条基本规律。尤溪古老的县治选址,同样离不开水的考量。尤溪与其支流青印溪是县城的护城河,不仅具有防御功能,同时提供了饮水、灌溉和舟楫之便。20 世纪70年代以前,尤溪流域有古渡口47个、古老码头21个。在“船渡”时代,溪流就是尤溪百姓与外面世界交流互通的泱泱大道,很多沿溪村庄因水而兴。比如库区淹没的街面村,原名“渡头”,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朝,因水而兴,“人烟辐辏,为西南大镇。嘉靖间改建高才坂巡司于此”;比如源湖,自1925年开设码头后,成了水陆交通要道,源湖街因此走向鼎盛,“店铺栉比,烟火万象”。还有古迹口、雍口、尤溪口,它们曾经的繁华也都得益于渡口、码头。尤溪,与尤溪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尤溪,因水而靓,因水而美。在荡气回肠的时间长河里,尤溪人民和尤溪共生共存,唇齿相依。在这条滚烫的溪流中,舟楫络绎,船夫击弦而歌,纤夫拉纤应答。人们在溪流两岸繁衍生息,或“作陂蓄水”,灌溉农田,或山涧漂木,“蹑石磴循山而行,其筏则释令随水射潭底”,留下了一幅幅亮丽画卷。水是文明的载体,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机,有河流的地方就具备了文明产生的客观条件。在尤溪流域,考古发掘出多处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的遗址,较典型如洋中镇后楼村水尾墩遗址、新阳镇虎路仑遗址和西城镇文峰村高树兜遗址。尤溪及其支流,形成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溪流两岸还有诸多传说,比如坂面的七里潭,潭上有二孔, 俗称“盐米仓”,视孔中沙涌多少,验盐米之贵贱。与溪流有关的诗歌比比皆是,仅关于青印石的诗歌就有5首。如明代田濡诗曰:“长虹去不息,累累自清浪。落花如有意,点缀青苔上。”又如举人严世琠为西滨镇溪边金鸡岩(已被库区淹没)作诗曰:“轩轩独立在溪西,瘦骨棱嶒鹤与齐。势若凌空惊浴鹭,形如入水啄修鲵……”奔腾不息的尤溪见证了尤溪两岸璀璨的人文之光,形成了尤溪人独特的性格:开拓、拼搏、进取、乐观。

清康熙年间县令刘宗枢召集民工在大排滩“凿巉岩 ,开纤路”,乾隆年间县令焦长发召集民工在沅湖撞滩凿去险礁而令“荦确者削,险阻者平”,是记载于县志的较早对尤溪河道进行的改造、治理。随着改革开放,生产方式裂变式转型,农业生产规模集约扩张,工业企业也在拓展,农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水、工业废水排放等让溪流水质恶化,这与保护母亲河形成尖锐的矛盾。 县委县政府对症下药,吹响了整治的号角,制定攻坚任务,重拳出击,努力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生态”的目标。有的人一度不能理解,认为这会打击经济发展。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时跟进,拉直了百姓心中的这个问号。相关部门以水系为脉,以道路、水网为络,将山水、植物和民居融为一体,达到了河道治理目标,回归了田园之美,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近年来,在尤溪的孕育下,尤溪县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城排行榜,连续4年荣登全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榜”。尤溪,让尤溪县展示出丰富的文明之美。

尤溪,因水而兴,因水而盛。闽中山道崎岖,或天堑阻隔,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人们出行或物资进出,舟楫比陆路来得更为便利,尤溪在地域上连通了交流的空间,对尤溪县的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溪全县流域面积9440平方千米,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81.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72.2万千瓦。2022年底,全县拥有水电站 209 处,装机62.17万千瓦。尤溪十分重视水电资源开发,水电事业突飞猛进,成为县里的一个重要产业。尤溪干流上街面电站、水东电站、汶潭电站、雍口电站呈梯次开发,其中街面电站是我省五大水电站之一,也是唯一具有多年调节功能的大型龙头水电站。水东开发是县城东扩,有着功能强劲的城市中心功能承载力,使古老但狭窄的县城实现了完美突围。三奎新城的开发,继续了这一思路,致力打造宜商宜居、平安稳定、商贸繁荣的精美之城。这些都是尤溪干流两岸繁荣发展的佳话。近年来,尤溪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较快增长,先后荣获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制种大县等一批国字头称号。

当然,随着社会发展,尤溪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路网纵横交织,虹桥飞架南北,这也意味着相当多的水上活动不同程度地消亡,比如捎排和渡运。尤溪口曾是尤溪县最重要的出入门户,那里商贾熙攘,千帆竞发,但因水口电站建成和向莆铁路的通车,繁华喧嚣如水银坠地,消逝无踪。还有些村庄、街道,也因水消逝,比如,沉没在闽湖之下的厚禄坪村和街面村,沉没在鲈江之下的西洋街。这些散落在溪流两岸的历史文化遗迹,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生于尤溪、长于尤溪的人们宝贵的集体记忆,也是一张张具有地域特性的名片。尤溪,因水而生,得水而美,缘水而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河流文化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古渡沉没,风帆远去,排工的号子已消散在风中,与水有关的故事如同水面上吹过的一阵风,只留下一团乡愁在记忆里。现在,尤溪干流经济带初步呈现繁荣景象。尤溪流域重点围绕闽湖、紫阳湖、朱子文化园、半山村、尚农生态景区、渔乐小镇等,打造极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经济带,这是以厚重的历史和多彩的民俗为底蕴,因地制宜地发展的山水相辅相依的生态产业,带动了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同时,沿溪的5个乡镇,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辅导,形成了纺织、矿业、水电、竹木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和集聚区,农业产业也渐趋规模化和特色化。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或许在将来,在尤溪流域经济带,有些产业会打破行政区块分割,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机制,更加优化尤溪流域经济带产业布局,深化协作配套,进一步统筹推进公共平台建设。到那时,河流文化将增添新的内涵。

尤溪长流滚滚,是一条不断成长壮大的河流。尤溪县同样是不断成长壮大的,在新的时代不断拔节生长,大山大水在生长,草木林田在生长,高楼大厦在生长,梦想与希望在生长!它必将一往无前,奔向星辰大海!

〔散文集《尤溪长流》(纪任才 吴长树 主编)2023年9月海峡文艺出版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