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两个时节最适合来此观赏。一个是每年的三到五月,那时太阳每天攀着湿润润、绿油油的梯子,沿崇山峻岭拾级而上,轻轻抚摸每一株青葱滴翠的幼苗。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田块中满溢着水,清波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另一个是每年的八到九月,禾苗嫩绿的额发逐渐金黄,稻穗儿一寸寸摇曳在山间清风中,直至俯身低头,长成谦逊的模样,这是金灿灿的秋梯田。如同此时,我站在观景台登高望远,云卷云舒,一片金黄在周边群山之绿的呼应下愈发凸显,像是大地调色盘的肆意泼洒。
在联合梯田旁的农耕文化博物馆中,看到一组四季梯田的摄影作品,才惊觉不仅春、秋这两个季节适合来此观赏,夏梯田、冬梯田也各有各的韵味,真是春夏秋冬美美不同。
夏天,层层的盈绿的稻叶在阳光照耀下,在汪汪山泉的滋润下,一点点舒展拔节,直至绿变得绵密且深沉。尤其是在夏日晚霞的映衬下,红浸染着绿,流光溢彩,蔚为壮观。
冬天,梯田完成了一年又一年的丰收使命。落雪了,梯田以娴静的姿态等待白雪的装饰点缀,洁净的白让它的轮廓更加分明,银装素裹昭示着来年的丰收景象。
梯田于四季中变幻着色彩,轮转着风景,而它的魅力绝不仅仅是自然风光,梯田之美更是精神之美,是千百年农耕文明智慧的积淀。
正所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联合梯田开垦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汉民族开凿时间最早的大型古梯田群之一。世代农人凭着勤劳与智慧,用锄头、镰刀、汗水,在高低错落的山坡上,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的田畴,精耕细作。这是一场绵延千年的生命接力,造就了现在的千亩田畴。
步入田间,遇见几位正在收割劳作的乡亲,一起加入其中,慷慨地将汗水分享给田畴。这是我第一次身临其境体会丰收的快乐。同时,也禁不住感叹梯田的无私,千百年来它默默地奉献着,一手将饱满的谷粒赠予山的子民,一手把茎叶归于土地。
顺着梯田中弯弯绕绕的小径往下走,可以看到沟渠纵横,掩藏在其中的泉眼还在汩汩地喷涌。水是梯田的灵魂,山民用智慧将其引入这层层梯田间,贯通上下、联结左右。这水来自四周山林的涵养,是自然无私的馈赠,这水是朱熹的“源头活水”,雕琢出了梯田生态的玲珑曲线。
前世的联合梯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联合人,今生的它承载的已不仅仅是百姓生计、农业经济,更是成为后人景仰和欣赏的风景,成为缠绕千年的乡愁记忆。
山风徐徐,透着凉爽,田间有各色野花装点,散发出独属于秋的迷人气息。土地、清泉、山风、民智的深深联结,凝聚出千年梯田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