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丨有一种乡愁叫尤溪——《尤溪长流》行走创作解读
2023-12-08
作者: 吴振湖 文/图
来源:三明日报

 

尤溪、青印溪交汇环绕的紫阳公园

闽湖 (黄春霖 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对于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很形象的表达: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

近日,新时代乡土文学作品集《尤溪长流》出版。《尤溪长流》由一批尤溪籍作家历时9个月创作完成,他们踏遍尤溪河流经的坂面、城关、梅仙、西滨、尤溪口5个乡镇的角角落落,乘船渡河、探访故地,看遗存、听讲述、查资料,采访了100多位“老尤溪”,记录尤溪的自然风貌、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水利建设、新农村发展等,将记忆的涓涓细流汇成滔滔乡愁,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河流文化档案长驻人们心间。

行走探访母亲河

《尤溪长流》是继《新阳记》《管前传》《八字桥》之后的又一本乡土文学力作。

从2015年12月组织“行走新阳”开始,三明市文联先后组织30多名作家参与“行走乡村”活动,前后历时8年,“行走”过80多个建制村,让这些村庄都有了自己的“文化族谱”。

“这是有钱都买不到的‘传家宝’啊!现在不管过多少代,后人都会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又是干什么的了。”87岁的郑文棠退休前在三明市直机关工作,一直关注家乡尤溪管前的发展变化,《管前传》的出版让他欣喜不已。

“故乡啊

沿着哪一条路

能回到我的

童年”

这是《新阳记》的扉页诗,既体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想念,也体现了“行走乡村”的写作特点——游子写家乡。

从最初“行走新阳”的8人,到如今全市有30多名作家,投入“行走乡村”创作,“记录乡愁”成为三明文学界的自觉行动。

“这种文化自觉,是源于作家的使命意识,是基于认知和观念之上的价值追求。”行走团队主笔之一蔡建境说,大家不求回报,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过去、写过去,使“行走”成为一场审美活动。

文脉流长乡土风,让乡情有了归途。从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作家们继续前行,笔耕不辍记住乡愁,对尤溪人的母亲河——尤溪进行了一次系统探寻,完成了《尤溪长流》这部力作。

用心打捞尤溪记忆

尤溪是闽江较大支流之一,也是尤溪县域内最大的一条溪流。从远古到当代,它孕育了尤溪县悠久灿烂的文明,也养育了世世代代尤溪人。

尤溪人,依水而生。

在交通极度不发达的年代,水运是最为便捷的交通。千百年来,尤溪河就是尤溪百姓与外面世界交流互通的泱泱大道,很多村镇因水而兴。20世纪70年代以前,尤溪流域孕育了47个古渡口、21个古码头。

山乡巨变,沧海桑田。随着公路、铁路等各方面交通基础设施飞速发展,以及水利设施的不断建设,渡口、码头的热闹不再,许多曾经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的村庄,如今已人去楼空,有些甚至已经深埋在碧波之下,只剩下袅袅乡愁,让人魂牵梦萦。

“我们采访的‘老尤溪’不仅长期在尤溪沿岸生活工作,许多都上了年纪,也只有他们能讲述那个年代的故事。”行走团队主笔之一萧爱兰说,《尤溪长流》其实也是对母亲河进行的一次“抢救性”记录,“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

“站我家门前的街上,面朝太阳落山的西边,就是正T字形……”“老家”早已消失,记忆历历在目。不仅采访对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有很多热心人士给予帮助支持,沟通联系、安排座谈、陪同探访……其实,他们追索的是共同东西——浓浓的乡愁。

所以,作家们更加卖力地利用周末时间,沿溪行走、探访故地、抒写乡愁。

农历腊月廿六,人们忙着准备过年的时候,他们还在西滨镇乐洋村探访尤溪支流——演溪源头。

今年正月初四,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中,他们已经在西滨镇的双洋村、过溪村、七里村进行田野调查……

尤溪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溪流。朱熹诞生在尤溪,在尤溪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尤溪两岸人文荟萃,保留着不少古村落,有许多独特的民俗。

尤溪自古就是水运航道,上通大田城关,下达福州,捎排、船运、客轮、木材水运站,留下了无数水运故事、无数悲欢离合。

尤溪还是一条充满红色记忆的溪流。1934年7月21日至8月1日,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在红九军团的护送下,沿着尤溪进军,在大地上印下了一条永载史册的红飘带。七里、双洋、过溪、尤溪口,当年游击队的战斗故事依然在这里传颂。

作家们一路前行,打捞这些流散的历史片段、珍贵记忆。

有一种乡愁叫尤溪,在《尤溪长流》里可以确切地找到。

深情体验书写变化

沧海桑田,几多变迁。

1985年梅仙大桥建成通车,两岸来往告别摆渡历史。

从1987年至2021年,尤溪梯级开发,水口、水东、雍口、街面、汶潭,一座座水利设施,把尤溪变成了一段段平湖。为了国家建设,当年尤溪两岸的人民搬迁移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今,在坂面、水东、埔头、西滨、尤溪口,新镇新城新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见证了梅仙大桥通车,参与了街面移民征迁和紫阳公园建设等工作,很多都是工作的总结。”吴长树是《尤溪长流》的主编之一,在尤溪工作多年,亲历了这些年来尤溪流域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全面清理网箱养鱼,坚持生态养殖,有序开发旅游,闽湖变成了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回引人才治理乡村,倡导文明乡风,用活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梅仙半山村变成了全省文明村、省级金牌旅游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闽湖康养度假小镇、半山三诚文化旅游区、尤溪口渔乐小镇等旅游康养项目,将生态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尤溪河畔一个个生动的实践奏响着新时代的音符。

目前,尤溪正在推进《尤溪生态县建设规划(2010—2030)》,多元推动紫阳湖以及尤溪下游库区综合整治,立体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改善流域环境,整体提升尤溪河流域水质。

尤溪口到雍口大桥Ⅲ级航道建设也在加快推进,航船归来,尤溪又将重现航运繁忙的景象。

作家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观照尤溪的变迁,记录新生活的乐章,一段段鲜活的故事跃然纸上。

“尤溪是我的故乡,是我成长的摇篮。我的求学路、我的新闻之路,都是从尤溪出发。行走尤溪,给我奋进的力量。”行走团队主笔之一王长达说。

文化如水,水脉亦文脉。至今行走团队完成的4部尤溪乡土文学作品,达149.5万字。但大家表示,这还仅仅是个开端,还有许多尤溪支流没有探访。

纪任才是《尤溪长流》的主编之一。他说,尤溪流域山水秀美,文化丰富,经济活跃。尤溪是一条不断发展的溪流,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风光、不一样的故事,是一条令人着迷的溪流。这条溪,就是尤溪县亮丽的名片。希望《尤溪长流》的创作出版,能够让更多的人读懂尤溪。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