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丨“甩手掌柜”闯出小吃连锁创业路
2024-02-20
作者:吴振湖 通讯员 萧爱兰 詹 震
来源:三明日报

烩味源沙县热食上海门店

手机APP支付让小吃店走向连锁经营

上海鑫味源公司开发的“炖汤粉料”

●尤溪记者站 吴振湖 通讯员 萧爱兰 詹 震

“收钱吧到账,18元!”2月18日,在尤溪县八字桥乡下畲村,村民郑祖基手机里“收钱吧”APP提示音又一次响起。这是远在上海光宾路的“烩味源老北京炸酱面”店的收账提示。

“新的支付方式,让小吃店的管理更加规范,让连锁经营成为可能。”郑祖基说,如今他持有股份的“烩味源”连锁店数量达到了20家,每个门店每天的营业额、顾客数清清楚楚。

从“夫妻店”到连锁经营

郑祖基出生于1974年,在出门开小吃店前,他是村里的泥水工。

“下畲村第一个出去做小吃的,是小我10岁的‘80后’郑序顺。2006年前后,他在面条配送厂接触小吃行业。2008年左右,开始独立经营小吃店。之后,就开始不断物色门店,邀请同村、同乡的亲朋好友一起合伙开店。”郑祖基说。

2011年,郑祖基受郑序顺邀约,去上海做小吃。郑祖基清楚地记得,他夫妻、姐姐、姐夫还有外甥,5个人去上海青浦华新镇做沙县小吃。45平方米的小店面,在楼上隔出卧室,每天营业近24个小时,一家5口人轮流上班、休息。

“当年非常辛苦,不知多少个夜晚在‘数毛票’的过程中睡着,一睁眼又是黎明。”郑祖基回忆,“那个时候在村里做泥水,一年收入七八千元,已经是很了不得,村民都要高看你一眼。但是,出去做小吃,一年收入可达五六万元。”

2020年,郑祖基和郑序顺、潘双龙成立了上海鑫味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开启了连锁经营模式。公司还开发了红烧汁调味料、馄饨料、炖汤粉料、卤味粉、卤味大料、金汤酸菜鱼调味料、面条汤味料、炒饭酱、拌面酱等10多种产品,除了供应“烩味源”连锁店外,也大量对外销售。

“炖汤粉料销售得最好。”郑祖基说,“原来炖罐,靠人工加料,一勺盐巴、一勺味精、几粒花椒、几滴油,非常琐碎,也无法精准,有时咸了,有时淡了,实在烦人。我这一包料粉是86克,可以冲兑15个炖罐。省事多了。”

这些年来,郑序顺在上海买了房、买了车,郑祖基回村修了5个单元的新房。

这两年,郑祖基有时在上海的公司,有时在老家下畲村,当起了“甩手掌柜”。

“采用股份制合作,用‘收钱吧’APP收账。根本不用操心门店,按规矩,经营者除了工资,投资比例占大头,谁还会偷奸耍滑呢?”郑祖基说。

他说,春节后还要去上海,再找适合做小吃的店面,继续扩大连锁店规模。

从传统经营到特色经营

今年61岁的蒋起露,是尤溪县管前镇建设村人,1996年去厦门湖里开第一家小吃店开始,在全国各地都开过小吃店,甚至把小吃店开到了柬埔寨。

“在厦门开了3年小吃店,后来去泉州又开了3年,在江苏盐城做了6年,去北京也做了2年。”蒋起露说。

“最多的一天营业额达到了5000多元,当时利润能达40%左右,一天能净赚2000多元。”蒋起露记忆深刻的是他们一家子在江苏盐城经营小吃店的6年时光,因为地段好,生意很红火。时隔10余年,蒋起露回忆起来仍抑制不住兴奋,那里有个大大的停车场,只有他这一家小吃店,亲民的价格,还有各种面食、炖罐、卤味等丰富的菜品,很受当地人欢迎。

然而,那时市场不规范,也是因为生意好,小吃店被人盯上,无理地要求他转让。几番冲突,甚至报警。蒋起露身心俱疲,想着反正钱也赚不少了,于是转让了盐城的小吃店,回建设村盖起楼房,并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

“经营小吃店人工成本较大,菜品也比较传统,赚的都是辛苦钱。”最近,蒋起露开始琢磨起更新的经营模式。“现在人讲究养生、健康,我准备开一家特色早点店,用最好的食材、做最好的味道,打造一家高端的旗舰店。”蒋起露说,目前对接了部分食材的来源,制作方面已经在试验阶段。

与蒋起露一样,想要将传统的小吃做得更加特色的还有罗聪,他是尤溪县管前镇马坪村的“80后”,2010年去广东经营小吃,先在东莞厚街,后来在汕头澄海市待了4年,中山等地也陆续待过。因为他家族四代行医,他认识的中草药比较多,在做炖罐时,会加入一些国家批准的药食同源的药材做炖盅,让炖汤好喝又能达到保健效果。比如“水鸭祛湿升阳汤”,用了葛根和荷叶,葛根可以升阳止泻,荷叶有消风祛湿功效;还有“苓蔻猪骨消食汤 ”“仲叶鹿肉荒漠强筋益精汤”“精胶养阴补血牛肉汤”等,这些养生炖罐,颇受欢迎。

从独自闯荡到模式共享

陈晓月,管前镇洪坑村人,是位“90后”,2008年跟哥哥、嫂子去广西百色做小吃。后来她的履痕印在广东、湖南、河南等,现在她在各地有13个门店。

陈晓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小吃,而是四面出击,除了拥有13个门店外,又加盟了“面霸”和“于大侠猪脚饭”,并担任“面霸”品牌经理,负责在互联网宣传与推广面霸品牌。2023年,实现营收100多万元。

“目前,重点开展小吃培训,通过培训,让更多老乡更好、更轻松地从事新餐饮,一起开店,共同发展。”陈晓月说,培训内容包括如何选设备、选材料、配方制作、配菜配料制作;成本控制、利润分析;实体店经营经验分享,日后开店技术指导。

陈晓月说,今年打算再发展50家“面霸”门店,同时准备再开10家小吃店,目前正在选址。

“要给别人一瓢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为此,陈晓月特意到福州农业技术学院进修了营销专业。

在管前镇、八字桥乡,外出经营小吃的村民还有很多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八字桥乡10个行政村,出去做小吃的人近4000人,其中洪牌600人,洪田612人,坑头620人;管前镇20个行政村,出去做小吃近4500人,其中,管前村400人,真地村476人,皇山村847人。

小吃产业,已成为这一带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

“2023年,管前镇8亿多元存款中,小吃产业是其中最重要的来源。”管前镇党委书记欧棣说,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政府将加大力度进行指导和支持,继续加大到户小额扶贫贷款力度,大力支持村民创业;持续做好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解决村民创业的后顾之忧。同时,将在村民相对集中的地方成立流动党支部,通过组织化方式对小吃产业进行更规范的管理和保障服务。

(图片由受采访者提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