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争优、争先、争效意识,推动“四领一促”工作,狠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为全市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聚焦“红色领航”,全力抢抓发展机遇。尤溪作为中央苏区县,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将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切实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一是持续抢抓政策机遇。发扬“敬业+专业”精神,持续做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跟踪对接,推动各项政策转化为一项项可实施的项目、一笔笔看得见的资金、一件件能完成的民生实事。在已形成94项对接基础上,争取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政策支持,争创全国“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等试点示范。二是持续盘活红色资源。深入实施红色文化设施和遗址遗迹保护建设提质工程,探索在朱子文化园等景区景点中融入红色文化,推动更多红色遗迹列入省级文保单位、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清单等。三是持续擦亮红色品牌。持续抓好革命历史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推出红色精品课程、特色教材和教学线路,从乡村教师、致富能手、基层代表中发掘、培养一批会讲红色故事的宣讲员,加快连云村等红色旅游精品村打造,用红色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生态领向”,全力提升发展质效。树牢“两山”理念,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是坚持守护好生态环境。持续深化林长制、河(湖)长制、田长制等,加强学校、企业、社区等各行各业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营造人人关心生态环境保护、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认真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的问题整改,加强鳗鱼、牛蛙、生猪养殖、城市扬尘、尾矿库等环保问题整治,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二是坚持发展好绿色产业。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持续推进闽湖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实施桂峰历史文化名村文旅综合提升等8个年度投资2.73亿元文旅康养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含绿量,大力引进绿色生态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努力探索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发展优势的路径和方法。三是坚持建设好美丽城乡。深入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深化4条乡村振兴主题示范线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争创“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
三、聚焦“产业领跑”,全力夯实发展支撑。坚持把发展引擎放在创新上,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转型升级,打造尤溪产业升级版。一是落实新型工业化推进行动。立足尤溪纺织、林产等优势,积极构建“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梯次培育机制,加快鑫森合纤5G+全连接工厂建设、奥翔科技上市融资等,鼓励景竹家居等企业开发“以竹代塑”产品,力争全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列入省级重点技改库30项以上。二是落实重点项目攻坚行动。持续实施城市建设、工业经济、乡村振兴、现代服务业、精准招商与项目落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五大一重”新三年行动,“两单一表”列出项目236个,并于下半年连续第五年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全要素保障六融工业等26个省市重点项目早达产、早达效。三是落实县域经济培育行动。深化“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项规划、一套扶持政策”工作机制,推动高端纺织产业、竹木产业等7条特色产业链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强化“一区五园”管理,深化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等。
四、聚焦“改革领先”,全力厚植发展优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一是注重改革创新。以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加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争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持续深化林改创新林权管理机制十二条措施,全力打造全省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试点县;优化基础教育“总校制”办学,推动省级教改示范校创建;持续探索“事业+产业”媒体融合改革新模式,深化“四创四融”品牌内涵;统筹推进国有企业、绿色金融、生态环境治理等改革,努力做到老改革有新突破、新改革有新成效。二是注重开放合作。以省挂钩帮扶、沪明对口合作、三明与泉州新时代山海协作为契机,提早谋划与泉州市下辖县(市、区)山海协作,持续跟踪推进《尤溪县挂钩帮扶工作方案(2023-2026年)》《杨浦区与尤溪县对口合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设一批标志性合作项目,努力打造新时代对口合作典范和山海协作标杆。三是注重特色打造。支持本土特色企业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响品牌,加快联合梯田全季节景观等景区改造提升,积极推广半山湾(互叶白千层)等产品,拓宽村财村民的增收面。同时,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等社会治理机制,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推动尤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