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娟指导茶农采单芽。
林秀娟(左)给客商介绍尤溪茶。
2024年初,福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遴选结果公布,林秀娟成为三明市唯一一位获此称号的女性。46岁的林秀娟来自尤溪县坂面镇,是尤溪县沈熹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多年专注茶叶加工生产的她不仅拥有精湛的制茶技能,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培养一大批茶产业相关人才,推动地方建立健全茶叶行业标准规范等,致力茶产业发展。相继获得了三明市制茶大师、三明市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度“三明工匠”、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首批“新型职业农民”、“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林秀娟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三明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尤溪绿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多个头衔。
抱团做响茶品牌
1999年,林秀娟开始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审评销售等工作,相继获得制茶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职业技能资格。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她还走上了抱团发展、实现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产业完善之路。
2010年,林秀娟联合坂面镇的12户茶农成立了尤溪县沈熹茶叶专业合作社,统筹全社847亩茶叶基地、4家茶叶加工厂的资源,注册“闽心”商标,组织社员开展茶叶相关技能培训,实施茶园生态改良、绿色防控等现代茶业项目建设,以稳定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年销售额200多万元。
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茶试验,她掌握了重萎凋轻发酵工艺,创新推出了闽心尤溪绿茶、闽心尤溪红产品。“匠心制作的红茶香气馥郁,滋味甘甜,外形紧秀;而绿茶不仅带有幽兰花香,还耐泡。”林秀娟说,闽心系列茶叶多次夺得省市县茶评会的茶王、金、银、优质茶等奖项。
2019年,林秀娟还承担起坂面镇际头村湆头山仙茶保护区建设项目,相继开展了道路沟渠修缮、扦插移植扩繁等保护建设。“眼下,茶苗已经抽芽吐绿了,我计划再试验移植一批,争取培育出尤溪本土茶树品种,拓展茶树种质资源。”林秀娟说。
茶没有文化,就少了一些灵魂。尤溪是朱熹诞生地,近年来,林秀娟还在茶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朱子文化内涵,推出了朱子桂岭茶等茶产品。
从茶农到省级科特派
2020年,林秀娟成立“沈熹茶叶专业合作社妇女微家”,担任微家长,带领从事采茶业的农妇们到茶厂、茶园、茶社等地,实地开展茶叶栽培管理、加工技艺和评茶技能等培训活动。目前已带动上百名妇女增收。
在2022年—2023年,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林秀娟还负责挂包茶产业相对薄弱的管前镇,带动16户茶农种植梅占良种茶园180多亩。
“入冬后,我以师带徒的方式,到服务对象的茶园进行清蔸亮脚管理,即剪去病虫枝、枯老枝细弱枝等,以便茶树后续生长;指导茶农通过采摘春季单芽来制作高附加值的茶产品,增加收益。由于茶青单芽的采摘标准严格,为当地增加季节性用工岗位50余个。”林秀娟说。
王大姐种有几十亩茶山,继丈夫患病后,茶山管理、制茶等重担便压在了她的身上。此前,因其制茶技术不成熟,一到雨天或者反常天气时,茶叶便发酵不好,品质缺陷导致销售困难。林秀娟多次到实地,手把手教她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的方式炒茶,并通过复焙、拼配等方式提高茶叶品质。
“每次制茶都要花费八九个小时,其间,她一直在现场把关,指导工艺,时常忙到深夜。有时,她还到茶园里教我科学剪枝等。”王大姐感激道,经过林秀娟的指导,现在,她一年能多收入好几万元。
及时发布农事信息,示范推广茶园生态管理模式,教授加工技艺,提供销售渠道信息服务……经林秀娟服务过的茶园,茶青产量平稳,茶叶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其中尤溪绿茶批发价格每公斤增长了32%。
推动茶产业发展
“打造地方特色茶叶品牌,建立健全地方茶叶行业标准规范,有助于推动全县茶产业发展。”作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林秀娟结合多年的创业经历,深入调查研究,相继提交了《关于做优做强尤溪茶产业的建议》等提案。
提案受到了尤溪县委县政府的关注。为规范行业标准,促进尤溪红、尤溪绿茶地理标志保护使用,尤溪县制定了《尤溪红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尤溪绿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等4个尤溪茶叶团体标准,其中,林秀娟参与了《尤溪绿茶》《尤溪绿茶生产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的修订工作。
为深化茶叶品牌宣传和推广,林秀娟除了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红茶节、交易会、茶叶鉴评会等活动,还利用沪明对口合作发展契机,参加各类茶博会、文博会等展示展销活动,推介宣传尤溪生态好茶。
2023年11月16日至19日,林秀娟携带精心制作的闽心尤溪绿茶、闽心尤溪红、朱子桂岭茶等产品,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在博览会上,一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客商对尤溪茶很感兴趣,当场就购买了3款茶样。今年2月,这位客人就来咨询春茶产品了,我会根据对方的需求,制作相关茶产品,争取将尤溪茶叶打入中亚市场。”林秀娟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