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种植基地
农户收获太子参
桃夭灼灼,杨柳依依,最美人间四月天。
在尤溪县八字桥乡罗岩村华口山场,茂密的竹林在春雨的滋润下愈发青翠,农户一边挖笋,一边小心翼翼地养护刚刚种下的多花黄精苗。
这里是八字桥乡林下多花黄精种植示范基地。看着黄精苗冒出嫩芽,山峰太子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斌笑着说,合作社林下种植多花黄精500亩,亩产黄精药材500公斤,去年年产值达500多万元,带动林农每户增收1.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黄精似黄金 助农增财富
黄精是百合科黄精属植物,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等。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喜阴,喜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湿润的砂壤土,多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林下、山坡、草地等处。黄精是传统中药材,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八字桥农产品展销中心,陈斌热情地招呼客人品尝新产品——黄精茶。黄精茶汤色金黄透亮,带有淡淡的草本气味,口感略带苦涩,回甘好。
“这款炭烤的黄精茶,味道更加醇厚和甘甜。”陈斌说,这小小一泡黄精茶,售价40元,十分畅销,每年上市两三个月就售罄了,去年销售额达600万元。
陈斌介绍,八字桥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典型高山气候特征,充分利用林分空间结构特点,发展毛竹林下套种黄精。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目前种植面积达到1600亩,还开发了黄精茶、黄精丸等系列产品。合作社还创建了“溢山峰”品牌,通过开展连锁经营、参加各地举办的展销会、林博会、农博会等方式,逐步打开了市场,畅销省内外。
在八字桥乡洪牌村的太子参种植基地里,去年10月份在金柑果林间种下的太子参长势旺盛,7月至8月就可收成,生长周期“短、平、快”,也是经济效益显著的林下“黄金”产业。
目前,基地共种植太子参230亩,每亩产量可达150公斤,销售收入在450万元至480万元。
“不砍也致富” 发展绿经济
除了黄精、太子参,尤溪县大力推进林下经济重点县和重点乡镇建设,林下种植茯苓、灵芝等,初具产业规模,林下经济年产值实现19.2亿元。
不砍树同样也能致富。
在台溪乡东山村,蔡合桂一大早就出门巡护山林。2010年,他从村里承包荒山986亩,种上杉木、马尾松,经过精心管护,参与全省首个社会化碳汇造林项目,通过一期2次交易,蔡合桂共分得3.26万元收益,是全县碳汇收益最多的林农。真金白银的收益给了蔡合桂莫大鼓舞,管护林子更加上心了。
2017年2月,尤溪县列入我省20个林业碳汇试点单位,谋划生成全省首个社会化碳汇造林项目,即以荒山造林活动为项目边界,以个体、集体等零散林权为主体,进行减排量集中申报。当年4月,这一造林项目启动,由县林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牵头实施。在各乡镇林业站宣传推动下,14个乡镇的1965户林农参与,造林规模3.4万亩,分红将按开发成本四成、林农五成、村集体一成的比例进行。
去年底,这个碳汇项目的一期减排量13.2万吨已完成交易,第一次交易8.9万吨149.7万元、第二次交易4.3万吨116.2万元,共获得收益265.9万元。目前,所得收益已全部分配到农户,林农实现了“空气也能卖钱”“不砍树也能致富”。
此外,尤溪县大力推进林票制改革。开展以“合作经营、量化权益、自由交易、保底分红”为主要内容的林票制改革,结合村场合作造林模式,全县开展林票制改革林地3.1万亩,制发林票7684.56万元。
同时,以“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为契机,积极推动森林康养、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1区4镇8基地20森林人家”产业格局,获评首批“省级森林养生城市”1个,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小镇”3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7个,森林康养年营业额达2.6亿元。
(图片由八字桥乡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