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尤溪口镇简介
2024-04-18
作者:佚名
来源:尤溪县尤溪口镇

尤溪口镇,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地处闽江中游南岸的尤溪河与闽江交汇口。1972年5月设立建制镇,尤溪口镇作为闽江内陆港口镇,成为尤溪乃至三明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至上世纪80年代,镇里交通发达,商贾云集,繁华一时,有“小香港”之称。全镇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1个行政村(尤墩村),户籍人口779人,是“全国第八小、福建第一小”的乡镇。本镇属中区热带季风性湿热气候,夏长暖热,冬短凉,春夏多雨,降水丰富。

【乡镇概况】

尤溪口镇位于尤溪县东北隅,距尤溪县城56千米.北纬26°23',东经118°24'-118°27'之间。面积12平方千米,316国道过境。辖1个行政村:尤墩村。

【历史沿革】

尤溪口原名溪尾、溪口尾,系尤溪河之尾端而得名。溪尾原为一个江边小村落。

民国初期,属南平县管。

民国时期,闽江发展汽船航运,在此设站,尤溪县乃至闽中、闽西、闽北大部分出入货物,多在此转泊吞吐,成为一个繁华的小码头。

民国11年冬,地方军阀卢兴邦部在溪尾设厘金局。

民国14年卢部把溪尾更名为尤溪口,以此作为尤溪县收取各种货税的口岸,把原先河对岸叫尤溪口的改称为对面街。

民国26年2月,设坵敦堡,下有丘敦、尤溪口、竹峡吾峰山三个甲,属南平县坂南联保处(坂南联保处辖三个堡:坂头保、南溪保、坵墩保)。

民国31年正月,坵墩堡撤销改属南平县南溪保。

民国36年2月,尤溪口经省政府批准划归尤溪县,编入西溪镇(今西滨镇)。

1949年7月5日,尤溪和平解放后,尤溪口属县第三区(西洋区)。

1952年,土地改革时,尤溪口与附近的几个自然村合称尤墩乡。

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尤墩大队,属卫星人民公社(今西滨镇)。

1959年,尤溪口镇属尤溪县西洋公社。

1972年5月,因尤溪县城至尤溪口公路干线建成;鹰厦铁路来福支线在闽江北岸经过,普通列车在尤溪口有停点上下旅客;闽江客货运轮船往返南平福州。因此,人口不断增长,住宅区、商业区不断扩大,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尤溪口镇。

1988年7月,经省建委批准为内河港口城镇。尤溪口作为闽江内陆港口镇,成为尤溪乃至三明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至上世纪80年代,镇里交通发达,商贾云集,繁华一时,有“小香港”之称。

1987年3月,随着国家重点工程水口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作为库区的全淹没区,在距老尤溪口老镇30米的山顶上重建了新镇。

1989年,库区移民陆续搬迁。

1991年,老尤溪口镇基本完成搬迁复建任务。

1989年,水库蓄水,老镇区逐渐被淹,居民集体搬迁。自此,闽江航道基本被截断,尤溪口港口码头功能尽失。

2006年1月,福银高速福建段通车,进一步弱化了镇里的交通区位优势,尤溪口镇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2019年,尤溪口镇获评国家AAA级景区,尤墩村被列为省级旅游村。

2020年,尤溪口镇成功入选第六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被评为省级养生旅游休闲基地。

2021年,尤溪口镇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城镇,并被授予福建省“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

2023年,尤溪口镇被评为“中国最美幸福宜居典范镇”,尤墩村被评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交通概况】

尤溪口镇距福银高速公路口26千米、县城56千米、南平46千米、福州118千米,紧邻G316国道,距离重要交通枢纽车程全部在半小时,交通便捷。

【经济发展】

1972年5月设立建制镇,一镇一村建制,至1984年,本镇有235户总人口有1220人,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55960元,企业产值61000元,农民收入人均303元。乡办工企业主要有:有招待所、货场、搬运队、经理部、杂工组、塑料厂、水厂、建筑公司、木制品厂等小型企业;村办工企业有尤墩村加工厂、尤墩搬运队等。

2023年,辖1个村委会,5个村民小组264户779人,常驻人口326人,全乡工农业总产值38894.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6646.1万元,规上产值35926.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0481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35元。

【基础设施】

利用库区移民的政策优势,2016年来,争取库区移民资金4000多万元,对整镇进行打造,先后实施集镇道路白改黑、房屋立面修缮、移民休闲文化公园、花海景观公园、天鹅小区、森林康养步道、尤溪口镇革命历史纪念馆等项目,推动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水、电、路、通讯、文化娱乐设施日趋完善:有日产700吨自来水厂一座、日产350吨饮用水机井2口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10 KV电力线路两回,有500吨级、300吨级客货运码头,电信、移动、联通全面入网,村内道路100%硬化,绿化面积达80%以上,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民俗风情】

1、除夕: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之前各家各户都忙着置办年货,购买新衣等,准备过年。到农历廿八、廿九、除夕这几天按习俗备好供品前往当地“大王公”和祖祠祭祀。之后贴春联,挂灯笼,举家沐浴更衣。晚餐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年夜饭”。 除夕晚上每家定要多煮些大米饭,留到初一早上每人吃一点,以示年年有余。晚饭后,主妇洗烫餐具、擦拭灶台,在厨壁贴上新的“灶君图”,摆上供品祭“灶神”,点香、燃放鞭炮、烧元宝。连初一、初二晚连祭三晚。稍后给长辈、孩童等分发压岁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大家时兴看“春晚”,近年来悄然兴起微信抢红包,视频互致问候。是夜,屋内灯光彻夜通明,举家欢声笑语,不就寝,称“守岁”,零点时分,家家户户开门点放烟花爆竹迎接新春到来。

2、春节: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第一天,旧称“元旦”。不打扫卫生,早餐以素食为方,早餐后,一家人结伴散步、游玩,如遇亲朋好友便互道新年好。初二起,开始走亲访友,婚嫁女子可偕同丈夫归省。元宵节前,延请邻里亲朋把酒言欢。正月里,每逢客人登门,往往要沏甜茶,上水果,摆糕点招待客人。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传统有夜晚迎灯舞龙习俗,近年来,改为正月初八日,由三福堂组织迎龙灯、顺天圣母三奶夫人、潘公尊王、泰山公、土地杨公巡境布福活动,增加节日的气氛。

4、拗九:农历正月廿九日。顾名思义早餐吃包括糯米、花生、红枣等九样食材混煮的粥,意为“熬穷”;晚上吃美味佳肴,意为“做富”。告诫人们要有转穷为富的教力和先苦后甜思想。传统有以“九粥”祭祀祖先习俗,还有分享九粥俗例,认为享食他人之粥可提振运气。

5、清明节: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6日间,或称“踏青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处春夏之交,气清景明,万物皆苏,故得名。本地历来有部分群众在清明节对已故亲人的坟茔扫墓习俗。

6、立夏:每年公历5月5日-5月7日之间,这天各家煮红糟肉笋汤为食。民间认为吃了这食材可以壮筋骨、强身体,迎接即将到来的农事大忙季节。一些地方,还有吃夏(以熟粳米制成饺状粿皮,内包笋、菜馅)习俗。

7、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一日起,各家各户门口均挂菖浦、艾草已示驱邪消毒。有吃粽子的传统习惯,节前遇有丧事家庭的不裹粽子,由亲戚循例而送。上世纪八十年代群众还举行扒龙舟活动,现在已淡出。

8、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各地祭祀活动时间略有不同),俗称“七月半”,又叫“鬼节”是专门追荐先祖的节日,各户在家中或阖族在宗祠祭祀先祖以祈冥福。

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又叫做“八月半”,这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又称作“中秋节”。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全家大团圆,备上各种瓜果赏月。中秋节除吃月饼外,举家还吃团圆饭。这天部分群众还有煮草根汤进补传统。亲朋好友邻里之间互送月饼的世俗。中秋节前夕还有扫墓习俗,八月初一伊始至十五内,各家各户视情集中祭扫“大众墓”,再祭扫 “使家墓”(指已故近亲的墓),旧时,就地为桌食用祭品,现在,或在家里或上酒家办“祭墓酒”供族人和至亲畅饮享用。

10、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传统节日今又添敬老新内涵。201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老年节”,由村委会组织老人举行茶话会。

11、冬至: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22日、23日之间,顾名思义寒冷的冬天来临,早餐煮食糯米粉拌水和成的“汤丸”,可按自己喜欢煮成咸味和甜味。

12、祭灶神: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大多为廿四日),俗称“小年”。扫尘,择吉时在灶台上摆设茶、酒、水果等,点香烛、烧元宝、放鞭炮奉祀灶神。是时,撕下旧灶君图,随元宝焚烧,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13、立春:每年公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一些人家在厅堂或门前摆上桌子点上香和一对红烛,待立春时辰一到便鸣鞭炮是为接春。

【旅游资源】

1、产业特色明显。结合自身的独特地理优势和优美生态环境,按照“竹韵尤墩、水泊溪口、渔乐闽江”的建设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先后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灯塔广场、滨河步道、鱼屋民宿、水上休闲观光平台等产业性项目,渔乐小镇景区初现雏形。2016年被列入省级移民特色小镇建设。2019年渔乐小镇获评国家AAA级景区。尤墩村列入省级乡村振兴“千村试点万村推进”试点村,2023年被评为省级金牌旅游村。

2、打造特色“渔”产业。围绕“渔”字,建成特色民宿渔之乐美宿1家,共有11间山水特色空间民宿及6间主题特色鱼屋,融入了生态停车场、茶叙木平台、休闲餐厅、露天观景休闲区等多功能的生活区,满足自然生活所需的空间布局,打造窗窗有景,移步换景的多维度空间。此项目可以作为服务旅游爱好者的旅游民宿、宿集、帐篷露营、烧烤等。在建亲水鱼道项目,将为游客提供钓鱼、网鱼、捉鱼等各种渔事体验活动,成为游客体验“渔”之乐、“水”之乐的主要场所,吸引亲子游、团建游等游客群体,进一步提升旅游业态。全镇有渔家火、渔夫子等特色鱼美食餐厅多家,可品尝全鱼宴、特色鱼头等当地美食。

3、建设研学教育基地。以“一中心”(教学中心)、“四基地”(红色研学、农耕劳动、渔事体验、主题文创基地)为核心,着力打造研学特色小镇。打造红色研学基地,以尤溪口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红色研学教育点,通过策划实施“三战三捷”VR体验、真人CS等内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农耕劳动基地,将百亩新增耕地统筹用于学生农耕体验、农业常识教学等,让学生在农事体验中提升劳动技能,强化保护耕地、爱惜粮食意识。打造渔事体验基地,通过打造亲水渔道、渔主题公园等项目,为学生提供各种渔事体验项目,科普“渔文化”知识,传承弘扬“开放包容、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码头精神。打造主题文创基地。将尤溪口镇一号区建设成为80年代主题街区,配套“吃、住、娱、购”等业态,还原具有时代特色的供销社、电影院等场景。

【人文历史】

红色文化资源独特,尤溪口,地处尤溪往来福州、南平等地最重要的交通口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革命岁月里,红军在这弹丸之地,经历三场激烈战斗,三战三捷,留下血与火记忆。现建有一红色革命历史纪念馆、三处红色遗址:东方军尤溪口阻击战遗址、红九军尤溪口战役遗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东渡闽江渡口遗址。

【特色小吃】

尤溪口本地的饮食习惯融会了尤溪山区和福州地区及闽江鱼食传统,以偏甜为主,有无鱼不成宴之说,婚丧喜庆宴席极力追求尽善尽美,几多美味佳肴传遍十乡八里,堪称一绝。

1、琥珀冻糕。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冻糕由来已久,每逢年节、喜宴,必有琥珀冻糕,是一道“重菜”,好看又好吃,寓意生活甜甜蜜蜜。不管春夏秋冬,随时都能吃到。作为最为淳朴的地道美食,冻糕用料简单,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就能做好,看起来晶莹剔透,像琥珀一样,入口时带有天然的清香味,一碟Q弹润滑的冻糕,都能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味蕾,一口冻糕,甜在心里。

2、清蒸白刀

清蒸白刀鱼是一道美味健康的海鲜佳肴,主要采用清蒸的烹饪方法,保留了鱼肉的原汁原味,鱼肉嫩滑,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其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是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患者,有利于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备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3、光饼炒四季豆

将四季豆摘洗干净,切成约1厘米的段状备用。将光饼切成小块备用。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加热后将四季豆放入煸炒。加入适量的盐和酱料调味,继续翻炒均匀。待四季豆炒至八分熟时,放入光饼块,轻轻翻炒,让光饼充分吸收四季豆的鲜香。最后,盛盘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再撒上适量的葱花、辣椒等调料,增加口感层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