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丨郑逢源:专心专注做好“一根线”
2024-06-06
作者:梁梦婷 林 红 黄功兴
来源:三明日报

纺织业,是尤溪县第一大支柱产业。飞梭走线,交织出当地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作为最早落户尤溪的高端纺织出口企业,福建顺源纺织有限公司为何能从小车间发展壮大为行业标杆?创始人郑逢源给出的答案是:专心专注做好“一根线”。

大胆创新

车间装上“智慧脑”

全流程纺纱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台台自动化设备正有序赶制订单……走进顺源纺织生产车间,这个由“数字大脑”指挥着各个生产环节的5G车间,颠覆了纺织业“千人纱、万人布”的传统印象。

作为全省首个纺纱全智能化车间,车间每年能生产1万吨各类高品质混纺纱,每吨按2.4万元售价计算,年产值可达2.4亿元。

“我们现在在设备里装上了单锭检测,它可以精确检测到每一条线的质量、产量情况,有了它,我们现在的产品合格率可达100%。”说起自家产品,郑逢源总是信心十足。

在他看来,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创新。2020年,企业投资2.3亿元,引进进口设备175台套,打造6.5万锭全智能化数字车间。

从落地调试到投产使用,这次大胆的尝试,让郑逢源的传统纺纱厂装上了“智能脑”,过去棉絮纷飞、人来人往的纺织车间不复存在。

有了先进工艺装备,产品质量日趋稳定,顺源纺织在高档纱业界的产品优势越发凸显。郑逢源介绍,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他几乎可以实现产品“零库存”。

裂变成长

积蓄人才发展力

扎根尤溪13年,顺源纺织由小到大、由大变强,成为“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省级龙头企业”,形成了由顺源纺织、隆源纺织、旭源纺织、华扬纤纺等项目组成的“顺源纺织企业矩阵”。

这样的裂变,不仅是科技赋能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更令众多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员工引以为傲。

在顺源纺织,有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见证企业13年发展点滴的许莲云便是其中之一。“我的老家在安徽,这些年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越做越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稳定良好的就业平台,我们在这里工作也更安心。”许莲云说。

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离不开人。“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为的就是要把质量、产量做上去。”福建顺源纺织有限公司生产厂长董大书表示,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也日渐高涨。

不仅注重留才,还要时刻引才。近年来,郑逢源面向全国为企业招聘了一批技术精湛、研发能力强的产品开发骨干,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积极进取的管理队伍,每年还从各大高校或人才市场招揽研发及管理等人才,同时实施人才培养战略计划,对具有潜力的内部员工进行针对性培养,为企业后续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向新而生

“织”造产业新图景

数字化重塑纺织产业“新生态”,智能“织造”使企业成为纺织行业新标杆。

作为尤溪纺织行业的“领头羊”,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趋势,顺源纺织又该如何获得新质生产力、实现新突围?

“只有依靠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才能焕发新生、赢得未来。”郑逢源说,现在的数字化车间可以实现精准检测,节省人工成本,眼下企业要专注做的是推动生产设备进一步转型升级。

如今,郑逢源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还担任着三明市总商会副会长。头衔在身,肩上责任更重。

新质生产力为传统产业加装“新引擎”,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答题。深耕纺织制造业多年,郑逢源对此深有感悟,未来,他将继续带领企业在创新的路上砥砺前行,为当地纺织业发展开辟新蓝海,“织”造产业新图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