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加工菌棒
8月12日,在尤溪县青宏农业专业合作社菌棒生产车间,2条菌棒加工生产线飞速运转,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娴熟地在各自岗位上忙着搅拌原材料、操作装袋机、摆放菌棒等工作,整齐堆放好的菌棒随即被送往灭菌柜中进行高温灭菌。
“合作社每天能加工10万袋菌棒,整个周期近30天,预计可加工300万袋菌棒。今年也在尝试引进试种毛木耳等菌类,调整食用菌品种结构。”尤溪县青宏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林允虎说,自合作社成立以来,除了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增收,还向种植户提供菌棒生产服务,将菌棒销往大田县、闽清县等地。
林允虎介绍,待8月底菌棒加工结束后,合作社就得忙着菌棒接菌工作,养菌约50天后,即可在10月份将菌棒下地生长。但在菌丝生长环节,合作社无法自行测量适宜菌丝生长的PH值等。
针对这一问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瑞娟表示,关于PH值测量等相关实验,研究所会派专人驻扎在基地,配合种植户做好测量工作,同时也会研发轻简化机械来减轻种植户的劳动强度。
今年,尤溪县积极推进特色产业链“双招双引”活动,通过沪明对口合作等渠道,重点引进专业农技人才,制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尤溪专家工作站工作方案,开展一系列科技助农兴农合作项目。
7月31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和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团队来到尤溪县,详细了解当地食用菌种植环境和生产情况,考察黑木耳轻简化栽培试验和食用菌新品种试验库等,帮助解决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问题,为食用菌产业智慧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计划。